2012年11月8日-14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十八大报告对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了重要论述,指出:我们要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实践中,切实提高文化自觉,切实增强文化自信,更加奋发有为地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做出更大贡献,努力实现建成全面小康社会。
结合材料请运用《文化生活》中有关文化创新的知识分析我们应该如何增强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
(28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太原市2007~2009年文化产业发展情况
注:2009年电影、动漫、出版、演出等文化产业逆势而上,一跃成为经济领域内的“新宠”。文化产业强劲的势头,为全年经济“保八”顺利实现做出了重要贡献。
材料二:我国在文化建设中大力弘扬主旋律,中宣部、中央文明办等十部委在全国组织开展了“爱国歌曲大家唱”活动,各种军事题材影视作品和文艺作品也陆续上映,如《建国大业》、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等。这些活动和作品弘扬了革命精神,使人们的精神境界得到了升华。
材料三:近年来,在未成年人犯罪中,与网络游戏直接相关的超过60%。其中,不良网络游戏的色情内容对青少年的影响和伤害尤其巨大。为此,中央九部委联合开展整治互联网和手机媒体淫秽色情及低俗信息专项行动。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4分)
(2)运用所学《文化生活》知识,分析说明在全国开展“爱国歌曲大家唱”活动、上映优秀影视和文艺作品的重要意义。(9分)
(3)结合材料二、三,运用《生活与哲学》的知识分析说明我国发展先进文化与打击腐朽文化的哲学依据。(15分)
(24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之前,中共中央广泛听取了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领导人和无党派人士对制定“十二五”规划的意见和建议。国务院将根据中共中央的《建议》,制定方案,提交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
材料二: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深入分析了“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国内外环境,强调综合判断国际国内形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必须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
(1)结合材料一,分析“十二五”规划的制定过程体现的《政治生活》道理。(12分)
(2)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我国应如何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12分)
材料:温家宝总理强调,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最重要的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进一步增强创新意识,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强农业特别是粮食主产区的重要地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把握承东启西的优势,加快推进改革开放,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着力发展节约型经济、环保型经济、优质型经济,实现开发与节约并重,把节约摆在首位,着力推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谐社会建设共同发展。
(1)联系哲学道理,说明中部地区坚持“开发与节约并重,把节约摆在首位”的理由。
(2)从历史上看,中部地区在各方面位居全国前列。然而,国家投资重点的东移和计划经济体制的惯性作用,使中部地区发展逐惭滞后。结合材料中的原因分析,谈谈应坚持怎样的哲学思想指导实现“中部崛起”。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各国政府纷纷把刺激国内消费、恢复经济的注意力投向文化产业。2009年月2月,法国政府提出拨出1亿欧元用于修复文化遗产及名胜古迹;4月,日本政府公布15万亿日元的刺激经济新一轮方案,把动漫文化作为振兴经济的武器;同时,美国、韩国、日本等多个国家也大力发展宽带网络,出台具体措施支持网络产业的发展,以拉动经济增长。
材料二:当前我国文化产业领域普遍呈“小、弱、散”状况:多数文化企业规模偏小;经济效益不高,竞争力不强;资源不集中,相当分散。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于2009年7月22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文化产业振兴规划》。会议指出,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载体。《规划》除指出了近两三年内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方向,还明确提出,要培育骨干文化企业、建设文化产业基地、规划文化企业上市。
结合上述材料,回答:
⑴分析现阶段发展文化产业有什么现实经济意义。
⑵运用经济常识知识,说明政府在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中的角色定位。
⑶运用经济常识知识,就企业如何理性投资文化产业提出解决对策。
两位农民向农业专家打听棉花价格行情,农业专家把国内外棉花供大于求的信息告诉了他们,下面是两位农民听后的反应和认识:
甲农民:农产品价格涨跌与其市场销售以及质量状况有直接关系,棉花收购价格下降是正常的。
乙农民:我不该投资上千元,一下子扩种了10亩棉花,总以为去年种棉花赚钱今年还能赚,明年干脆不种棉花,改种蔬菜得了。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