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万历年间“瓷镇(景德镇)上佣工,皆聚四方无籍游徒,每日不下数万人”。这一记载包含的历史信息主要有①流动人口众多②制瓷业发达③官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④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A.①② | B.②③ | C.②③④ | D.①②④ |
《苏联史》中写道:“一五计划期间工业总产值增加了13倍,年平均增长为19.2%,……但非常遗憾的是,在集体化和机械化取得很大成绩的时候,农业总产值、粮食产量、牲畜头数下降了,……农业改组达到最高潮的年份,即1931年和1932年,是谷物减产最厉害的年份”。上述材料说明苏联( )
①农业集体化发展迅速②一五期间工业发展迅速
③农业集体化出现失误 ④农民积极性下降导致农业倒退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男女平权,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阴阳合历,你过你的年,我过我的年。”上述材料反映了( )
A.洋务运动中的新气象 | B.戊戌变法产生的社会变化 |
C.民国初年的社会风貌 | D.中国共产党建立带来的社会变化 |
《安徽俗话报》由陈独秀于1904年在芜湖创办,是我国近代重要的白话报刊之一。陈独秀不仅是该报的创办人,还是该报的主编兼主笔,他的思想无疑会对该报的宗旨和宣传内容产生重大影响。它的创办对当时人们的影响主要有 ( )
①开阔视野 ②关注国事③启迪民众④传播新知
A.①②③④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②③ |
“高产卫星”是“大跃进”时期常用词。有人以《人民日报》为例做统计,“高产卫星”一词,1957年未有文章使用,1958年有85篇,1959年有15篇,而1960年只有1篇,并且还是“陕西长安县的一个学习组说1958年种的‘三亩六分高产卫星田’不尊重‘庄稼生长的规律’了”。下列对“大跃进”的准确认识有( )
①“大跃进”只在农业领域展开
②“高产卫星”折射“大跃进”浮夸盛行
③1958年“大跃进”快速推进
④1960年基层对“大跃进”有所反思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1956年底,国家通过了由周恩来总理参与编制的“二五”计划建议,确定5年内的主要指标是“1962年的工农业总产值比1957年增长75%左右,工业总产值增长1倍左右,农业总产值增长35%左右”。下列对这一指标评价正确的是( )
①体现了中共八大制定的路线方针
②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③国民经济开始转入“调整、巩固、充实、提高”阶段
④反映了我国要求改变经济落后面貌的愿望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