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中记述:“政府垄断了供朝廷和行政机构消费的许多商品的生产和分配,这些商品包括武器、纺织品、陶器、皮革制品、服装和酒等。另外,政府还完全控制了全体人民所需的基本商品的生产和分配,如盐铁等。这些限制剥夺了中国商人成为无约束的企业家的机会,使经济失去了自由发展的可能性;同时也助长了官员的腐化和堕落,因为朝廷官员能够利用他们的特权地位去操纵国家垄断商品来为个人牟利。”这段话揭示了中国
A.古代私营工商业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 | B.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 |
C.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 | D.历代政治出现腐败现象的重要原因 |
【改编】据魏国李悝《尽地力之教》载:“治田勤谨,则亩益(增产)三斗。不勤,则损(减产)亦如之。”以下对题干的理解和认识,解读明显有误的是()
A.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了作者对农业生产的重视 |
B.事实上指出了提高农业生产产量的相关方法 |
C.可以看出此时期农业耕作技术的划时代革新 |
D.在某种程度上可看出当时农业生产水平较低 |
明置提刑按察使司,掌一省刑名按劾之事,兼具司法和监察职能。据此可知,提刑按察使司的设置()
A.实现了司法独立 | B.有利于整顿吏治 |
C.加强了地方权力 | D.实现了权力制衡 |
【原创】合理、正确的经济政策往往推动一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但谈到具体经济政策,即便在同一时期,不同国家又会呈现出“截然不同”。但,正是这种“截然不同”,也正是国家制定经济政策时的最高智慧,值得肯定和推崇。根据上述观点,以下对几乎同一时期的美国罗斯福新政和苏俄新经济政策的理解和认识,解读最为准确的是()
A.二者均极大地推动了本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都值得肯定和推崇 |
B.二者均是对本国经济建设道路实事求是的符合国情的成功探索 |
C.策略相反,前者是市场下的“计划”,后者是计划下的“市场” |
D.二者的具体策略呈现出明显不同,但总体上都推动生产力发展 |
依据178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规定,德国宰相()
A.任期由皇帝决定,并对皇帝负责 |
B.由皇帝提名,联邦议会选举产生 |
C.掌握国家的行政大权和立法大权 |
D.由帝国议会的多数党领袖担任 |
七年战争后,英国决定在北美殖民地征税。北美人民提出:“无代表,不纳税”的口号,反对英国征税。这一口号的依据是()
A.北美殖民地的自治传统 |
B.英国议会中没有北美议员 |
C.邦联政府不享受征税权 |
D.征税未获北美各地议会批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