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著名史学家陈旭麓先生在其《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一书中形象指出“穷则变,但人们认识‘穷’往往是从头破血流的失败开始的。”也就是说,每一次变都是外来侵略推动的产物。近代中国的思想进化,是“欧风美雨”的产物,是西方催化的结果。
陈旭麓先生还说,如果认为近代中国思想进化只是“欧风美雨”的产物,那是大错特错的。这个“欧风美雨”对于风烛残年的中国社会是“和风细雨”,注入了生机;但这个“欧风美雨”更是包含着凶暴的“腥风血雨”……在这个腥风血雨中,国人自省,国人自强,是推动近代社会进化的内在动力。
结合所学知识论证陈旭麓先生的主要的观点。
要求:观点理解准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雅尔塔体制)实际上是两类不同国家既想在人类发展进程中确立自己的社会制度和价值观念的主观意志,又要维护战后合作的共同愿望的矛盾的反映,是妥协和折衷的产物。它确立了苏联和西方在战后欧洲和世界的优势地位和作用,为战后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张盛发《雅尔塔体制的形成与苏联势力范围的确立》
材料二我也希望向全世界说明,美国在这个新的极权主义的挑战面前所持的立场,我相信,这是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它现在宣布,不论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侵略威胁了和平,都与美国的安全有关。
——《杜鲁门回忆录》
材料三 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美苏之间的斗争从两种制度、两大阵营之间的对抗转变为两个超级大国争夺世界霸权的斗争。此后近半个世纪,尽管殖民主义体系的瓦解和第三世界的兴起对美苏对抗起了很大的牵制作用,但未能根本扭转超级大国操纵国际政治的局面。
——孔庆茵《三种世界秩序模式的现实分析》
材料四 2002年初,一位俄罗斯学者指出:“在长达10年时间里,人类已从两个国家对抗转向本
质上是另一种对抗——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美国和所有其他人的对抗。而且,越是在文化和经济发展上离美国越远的社会,这种对抗就越尖锐。”
——张宏毅《美国成为超级大国的原因及未来走向》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雅尔塔体制的实质与美苏之间关系的特点。
(2)材料二中杜鲁门所说的“新的极权主义”指什么?从材料可看出美国确立了怎样的外交目标?
(3)据材料三,概括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国际关系格局呈现出怎样的特点?(8分)
(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世界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当今世界为什么还会存在着“另一种对抗”?
近代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有力保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漫画所反映的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所采用的哪种政体形式,该形式是通过哪一个重要文献确立的?
(2)上图体现了哪些重要原则 ?
(3)以以上两种政体为例,简述近代西方政治制度对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代早期中国民族企业表
地点 |
创办人 |
企业名称 |
上海 |
方举赞 |
发昌机器厂 |
广东南海 |
陈启源 |
继![]() |
(1)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产生在什么时候?近代早期中国的民族工业的分布有何特点?
材料二:据统计,1895——1913年,资本在10万元以上的新建工矿企业全国有549家。1894——1913年,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平均速度为15%。这一时期创办了许多著名的民族工业企业,如张謇在江苏南通创办的大生纱厂等。
(2)材料二表明,在1895——1913年中国的民族工业的发展出现了第一个高潮,根据所学知识指出这个高潮出现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材料三:1912——1919年,中国的民族工业又得到了一次发展的机会,迎来了一个短暂的春天。第一次世界大战节后不久,帝国主义的列强卷土重来,加紧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刚刚有所发展的民族工业很快萧条下去。
(3)结合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你认为影响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图一 中共八大毛泽东作报告图二 社民在公社食堂就餐图三 人民日报关于高产的报告
材料二:现在我国的经济管理体制权力过于集中,应该有计划地大胆下放,否则不利于充分发挥国家、地方、企业和劳动者个人四个方面的积极性,也不利于实行现代化的经济管理和提高劳动生产率。应该让地方和企业、生产队有更多的经营管理的自主权。
——《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团结一致向前看》
材料三
图一中共十四大图二 中石化股份公司挂牌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中共八大的主要内容有那些?材料一中图片二和图片三反映了哪两场运动?有何教训?
(2)根据所学知识指出为“让地方和企业、生产队有更多的经营管理的自主权”,中共中央采取了哪些改革措施?
(3)根据材料三两幅图片,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和党的十四大至今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分别是什么?
(4)以上三则材料之间有何关系?
阅读下列图表和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早期民族企业
地点 |
创办人 |
企业名称 |
上海 |
方举赞 |
发昌机器厂 |
南海 |
陈启源 |
继昌隆缫丝厂 |
天津 |
朱其昂 |
贻来牟机器磨坊 |
材料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变化
材料三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江苏南通人张謇创办的南通大生纱厂等企业发展很快,仅大生纱厂一、二厂,到1921年就获利白银一千六百多万两,其中三分之二是在大战期间获得的。但到20年代中期,张謇的企业就每况愈下了。
请回答:
⑴材料一中民族企业与明代“机房”相比,最大的不同点是什么?其分布地点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⑵材料二反映了我国民族企业发展缓慢、曲折的特点,在这一过程中出现了两个发展高潮,分别是什么时候?
⑶根据材料三,说说为什么张謇的企业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迅速发展,而到20年代中期又衰落下去?
⑷从张謇企业的历史命运,我们可以得出怎样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