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地理大发现之后,西欧商人贸易范围扩大,欧洲与亚洲、非洲、美洲之间建立了直接的
商业联系。……这样由地理大发现引发的商业革命,通过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贸易网开始把原先
半封闭的地区性经济联系起来。
————————————《世界通史教程》
材料二:19世纪中期,英国学者杰温斯说:“北美和俄罗斯的平原是我们的粮田,加拿大和波罗的海沿岸是我们的林木生产者,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放牧着我们的羊群,在阿根廷和北美的西部大草原放牧着我们的牛群,秘鲁送给我们白银,印度人和中国人替我们种茶叶,……”
——《世界近现代历史》
材料三:到1900年世界各地的联系更加密切了,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产品可以行销全球,一个地区发生经济危机也会波及或影响全世界。一个国家举行的博览会,可以有世界“万国”参加,欧洲市场的萧条可以引起大西洋彼岸的工人失业,……世界终于形成了一个牵一发则动全身的有机整体。
材料四:经济全球化是近年来国际关系中的热门话题,它是指商品、服务、资本和技术在世界性生产、消费和投资领域的发展。由于现代科技的发展,使世界生产力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这种巨大生产力绝非一个国家可以驾驭,于是出现了生产的全球化。使世界各国通过密切的经济合作,在经济上相互依存、相互竞争和制约达到了很高的程度,使全球经济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世界史》
1.根据以上材料,概括世界市场的形成历程
2.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世界市场形成各阶段的原因
3.世界市场形成和发展的实质是什么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公元916年,大契丹国成立。立国之后,阿保机发现,国境越来越大,可西部草原上新征服的奚族、室韦,不习惯耕种;投奔的汉人,又不可能去牧马。怎么办呢?他设置了两套平行的行政机构——北面官“以国制治契丹”,保留契丹部落的用人惯例;南面官“以汉制待汉人”,几乎是唐代三省六部制的翻版。一个皇权,两套官制,并行不悖。……废除部落世选制,立长子倍为皇太子,确立皇位世袭制;健全法制,制订契丹第一部法典《决狱法》;……采纳韩延徽等人建议,招募逃亡的汉人垦荒耕作,恢复农业生产。组织人力创制契丹文字,大力吸收汉文化,仿唐代长安,修建皇都,即后来的辽上京;兴建孔庙、佛寺、道观等。
(1)根据材料归纳阿保机改革的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阿保机改革的特点。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贞观六年,中书舍人高季辅上言:“外官卑品,犹未得禄,饥寒切身,难保清白,今仓廪浸实,宜量加优给,然后可责以不贪,严设科禁……上许之。”贞观十八年,太宗本人对当朝重臣做了精当评价,其中,杨师道“性行纯和,自无愈违”,岑文本“性质敦厚”……戴宵性贞正,死时“宣宇弊陋,祭享无所,令有司特为造庙”。
高宗永徽三年)政府颁布《唐律疏议》规定:(官员)受财而枉法者,一尺杖一百,一匹加一等,十五匹绞。不枉法者,一尺杖九十,二匹加一等,三十匹加役流。无禄者,各减一等。
——摘编自王春瑜《中国反贪史》
材料二 1889年英国颁布第一部反腐败法,即《公共机构腐败行为法》,该法特别禁止公共机构的任何人员收受或者要求收受以及承诺或实际提供任何形式的礼物、贷款、费用、酬劳或利益。l906年通过的《防止腐败法》将《公共机构腐败行为法》规定的范围扩大到不仅包括公共机构的工作人员,而且包括公共机构本身。在英国,政府对议会负责,议会有权对政府进行监督。英国的司法机关完全独立于政府,不受政府管辖。司法机关可以通过法院判决对政府及其官员的行为进行监督。舆论和新闻媒体的监督是对政府滥用职权的一种有效制约,使腐败行为更容易暴露在阳光下,因而在实际上对腐败行为起到了威慑作用。
—摘编自《英国反腐机制的启示》
材料三肖玉壁在任清涧县张家畔税务分局局长期间,利用职权贪污挪用公款,采用多收少报的方法欺瞒上级。边区政府依法判处肖玉壁死刑,他不服,写信向毛泽东求情。时任边区政府主席的林伯渠把信带给毛泽东,毛泽东问:“肖玉壁贪污了多少钱?”林伯渠答:“3000元。”毛泽东又问:“他的态度怎样?"林伯渠说:“他给您写了一封信,要求您看在他过去作战有功的情分上,让他上前线,战死在战场上。”毛泽东明确表示:“我完全拥护法院判决。”肖玉壁被执行枪决后,《解放日报》就此发表评论:“在‘廉洁政治’的地面上,不容许有一个‘肖玉壁’式的莠草生长!有了,就拔掉它!”
—摘编自《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反贪腐的历史经验及启示》
(1)据材料一,概括唐朝反腐败的举措。
(2)据材料二,概括英国反腐败的方式,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3)据材料三,说明中国共产党反腐败的态度。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处理“肖玉壁”案的重大意义。
历史地图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
图1 西周分封形势图图2 秦疆域图
比较图1、图2,提取两项有关两图所提示的两个历史时期间历史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汝之民为饿也,何不白于君,发仓廪以赈之?而私以尔食馈之,是汝明(显示)君之无惠,而见己之德美矣。”
——《孔子家语•观思》
材料二康有为认为,要达到幸福快乐的大同之世,必须推行“公养”、“公教”、“公恤”的社会福利制度。妇女怀孕后入公立政府组建的“人本院”赡养,实施胎教,婴儿出世后一律由公立的“育婴院”、“慈幼院”抚养;儿童6岁入“小学院”,11岁入“中学院”,16岁入“大学院”,20岁毕业。经过长达14年的义务教育培养,使每一个年轻人都受到良好的教育和专门的技术训练;人如果患病或因工作受伤致残,可以进入社会举办的“医疾院”,得到精心高超的治疗;人到了晚年,则可进入社会举办的“养老院”、“恤贫院”,受到“公恤”。
——据康有为《大同书》整理
(1)实施救济是解决民生问题的重要举措。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并分析评价孔子在救济问题上的主要观点。
(2)根据材料二,与孔子相比,康有为的社会福利主张有何特点?并指出其思想来源。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目前欧洲军事竞赛的根本动机是什么?即国家为了给人口增长和工业发展找到出路,就必须推动地域扩张,对他国实施政治压力;作为一个竞争单位,国家的最终优势总归于拥有强大军事力量的一方,弱者碰壁,就像任何其他形式的生存斗争一样。
——诺曼·安吉尔《大幻影》(1909年)
材料二 作为判断一场争执的是非对错的法庭,战争是残酷、不可预测而又代价惨重的……让那些深信战争能够裁决正义的人牢记,战争的结果可能更少依赖于交战双方的正义,而更多依赖于交战双方的狡猾奸诈。而战争的代价则是昂贵的。一千万名死者和两千万名伤残者……正是此案出具的用以判定罪责和处罚双方凶手的可怖判决书。
——大卫·劳合·乔治《战争回忆录》(1933~1936年)
(1)指出材料一中“军备竞赛”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作者的核心观点并说明理由。(不得摘抄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