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学生用0.2000mol·L-1的标准NaOH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盐酸,其操作为如下几步:
①用蒸馏水洗涤碱式滴定管,并立即注入NaOH溶液至“0”刻度线以上
②固定好滴定管并使滴定管尖嘴充满液体
③调节液面至“0”或“0”刻度线稍下,并记下读数
④移取20.00mL待测液注入洁净的锥形瓶中,并加入3滴酚酞溶液
⑤用标准液滴定至终点,记下滴定管液面读数。
请回答:
(1)以上步骤有错误的是(填编号)__ ___,该错误操作会导致测定结果 (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__________________
(2)步骤⑤中,在记下滴定管液面读数时,滴定管尖嘴有气泡,将导致测定结果(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
(3)判断滴定终点的现象是:
(4)图26是某次滴定时的滴定管中的液面,其读数为 mL
(5)根据下列数据:请计算待测盐酸溶液的浓度: .
| 滴定次数 |
待测液体积(mL) |
标准烧碱体积(mL) |
|
| 滴定前读数(mL) |
滴定后读数(mL) |
||
| 第一次 |
20.00 |
0.30 |
20.40 |
| 第二次 |
20.00 |
4.00 |
24.20 |
| 第三次 |
20.00 |
2.00 |
24.30 |
下列实验能获得成功的是……( )
①用醋酸钠晶体和碱石灰共热制取甲烷;②将甲烷气体通入溴水中制取溴甲烷;③用酒精灯加热CH4制取炭黑和氢气;④将甲烷气体与溴蒸气混合光照制取纯净的一溴甲烷;⑤用电石和饱和食盐水制取乙炔;⑥用酒精和稀硫酸混合加热至170℃制取乙烯
| A.①②③ | B.④⑤⑥ | C.⑤ | D.④⑥ |
某化学课外兴趣小组在做Al与稀HCl、H2SO4反应时发现一个反常现象:Al片与3mol·L-1的稀HCl反应剧烈,而与1.5 mol·L-1的H2SO4无明显现象。有学生对此现象提出如下看法:
假设一:Cl-能促进金属铝与H+反应; 假设二:________________;
假设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假设四:________________。
问题:(1)请你对上述现象提出自己的看法,至少要写出两种假设。
(2)请你以“假设一”为实验课题,设计实验方案探究,要求写出主要实验步骤。
硫酸铁(PFS)是一种新型高效的无机高分子絮凝剂,广泛用于水的处理。用铁的氧化物为原料来制取聚合硫酸猴,为控制水解时Fe3+的浓度,防止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原料中的Fe3+必须先还原为Fe2+。实验步骤如下:
(1)用98%的硫酸配制28%的硫酸,所需的玻璃仪器除量筒外,还有 。
(a) 容量瓶 (b) 烧杯 (c) 烧瓶
(2)步骤II取样分析溶液中的Fe2+、Fe3+的含量,目的是 。
(a) 控制溶液中Fe2+与Fe3+含量比 (b) 确定下一步还原所需铁的量
(c) 确定氧化Fe2+所需NaClO3的量 (d) 确保铁的氧化物酸溶完全
(3)用NaClO3氧化时反应方程式如下:6FeSO4 + NaClO3 + 3H2SO4 → 3Fe2(SO4)3 + NaCl + 3H2O若改用HNO3氧化,则反应方程式如下6FeSO4 + 2HNO3 + 3H2SO4 → 3Fe2(SO4)3 + NO↑ + 4H2O
已知1mol HNO3价格0.16元、1mol NaClO3价格0.45元,评价用HNO3代替NaClO3作氧化剂的得弊,利是 ,弊是 。
聚合硫酸铁溶液中SO42¯与Fe3+物质的量之比不是3:2。根据下列供选择的试剂和基本操作,测定聚合硫酸铁产品溶液中SO42¯与Fe3+物质的量之比。
(4)测定时所需的试剂 。
(a) NaOH (b) FeSO4
(c) BaCl2 (d) NaClO3
(5)需要测定 和 的质量(填写化合物的化学式)。
(6)选出测定过程中所需的基本操作 (按操作先后顺序列出)。
(a)萃取、分液
(b)过滤、洗涤
(c)蒸发、结晶
(d)冷却、称量
(e)烘干或灼烧
硫酸亚铁是一种可用于治疗缺铁性贫血的药剂。硫酸亚铁药片外表包有一层特制的糖衣,以保护硫酸亚铁不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成硫酸铁(硫酸铁无治疗贫血的药效)。试设计一个实验方案,验证某硫酸亚铁药片是否已被氧化。写出主要实验步骤、现象和有关反应离子的方程式。
(1)主要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四种失去标签的溶液:Na2SO4溶液、NaOH溶液、FeCl3溶液和MgCl2溶液。请写出确定它们的实验步骤。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