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是秦阳陵虎符,铜铸,中分为二,左右各有十二字铭文:“甲兵之符,右才(即在) ,左才阳陵。”发兵必须左、右半符验合,方能生效。上文“右才(在)”后空缺部分应是
A.丞相 |
B.御史大夫 |
C.太尉 |
D.皇帝 |
“垂相给、御史大夫劫、廷尉斯等皆曰: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上述制度的优势不包括
A.维护国家统一和政治稳定 | B.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形成 |
C.避免决策失误及吏治腐败 | D.有利于发展封建小农经济 |
《晏子春秋·内篇杂上》记载:“景公之时饥,晏子请为民发粟,公不许。当为路寝之台。晏子令吏重其赁(赁:工钱)……三年台成而民贩。”下列选项中,最类似晏子施政方略的是
A.商鞍变法之奖励农耕 | B.伯利克里发放参政津贴 |
C.罗斯福举办公共工程 | D.列宁实行固定粮食税 |
下面是新中国不同时期国民经济成分比例示意图。1956~2006年的50年间,国民经济成分比例的变化反映出
A.由市场经济体制转向计划经济体制 |
B.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C.由私有制经济为主导变为公有制经济占优势 |
D.由单一公有制变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 |
毛泽东说:“如果公社只搞自给性生产,不搞商品生产,不进行商品交换,农民不把粮食等农产品和工人生产的工业品交换,那么工人怎么能有饭吃,农民怎么能够有衣穿,怎么能够得到拖拉机等农业生产资料?如果公社不把自己多余的产品卖给国家,卖给其他公社,怎么能够得到货币收入,哪里有钱分给社员?京、津、沪郊区农村之所以比较富裕,是因为这些地方商品生产比较发展,商品交换比较发达。”这表明毛泽东
A.提倡发展商品经济 | B.借鉴斯大林模式的经验 |
C.主张农业支援工业 | D.认为人民公社公有化程度过高 |
社会学者薛涌认为:“当一个社会支持你放弃不喜欢的工作而找到称心如意的工作时,整个社会的效率就会提高。当你知道自己失业后会得到帮助,而不是扛着.懒人’的恶名时,你就不会誓死捍卫自己所拥有的己无竞争力的工作,而更愿意冒险去学习新的东西、寻找新的职业。”材料说明
A.社会保障会导致贫富悬殊 | B.福利国家使人失去竞争意识 |
C.社会保障是有效的社会激励机制 | D.高福利制度会降低工作效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