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3年全国两会召开之际,CCTV-4联手CNTV等网络媒体,连续第六年推出大型品牌报道《我有问题问总理》,征集社情民意。极大地激发了网民的参与热情。网民反映的情况方方面面,涉及的问题五花八门,既有殷切的期待,也有中肯的批评。在成千上万的留言中,反腐倡廉、收入分配、教育公平、医疗改革、物价房价、就业、环保等词汇是提及最多,反映了网民对国计民生的关注。无论是诉求表达,还是批评建议,都是政府工作的一面镜子,值得有关部门认真地总结、分析。
请回答:(1)网民通过网络与总理交流,反映民生问题,属于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哪种方式?除此之外,我国公民还可以通过哪些渠道直接参与决策过程
如果要对政府工作提出批评建议,你认为怎样做才是负责的?
材料: 从2013年1月7日以来,一场茫茫雾霾笼罩中国中东部。在全国74个监测城市中,有33个城市空气质量达到了严重污染,多地的PM2.5濒临“爆表”。这一“史上最脏”天气再次告诉人们,以牺牲人之生存环境为代价的发展,是毫无意义的。建设“美丽中国”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必须把建设生态文明理念贯彻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
运用实践的相关知识,分析材料所体现的哲学道理。
材料一:2001—2012年我国天然气供需和对外依存度情况
注:2013年,我国天然气占能源消费的比重由2012年的5.4%上升到5.9%,十二五规划的目标是8.3%,而2012年世界能源消费天然气所占比例是23.9%。
材料二:在今年新一届国家能源委员会首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强调,要放开竞争性业务,鼓励各类投资主体有序进入能源开发领域公平竞争。
(1)指出材料一反映的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运用“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的有关知识,说明如何促进中国天然气产业的发展。
针对社会存在的“仇富”心理,有人认为这是一种畸形心理,是“酸葡萄心理”,应鄙视它;有人认为,这种心理的存在有其深刻的社会经济背景,应正确对待,毕竟象马云、李娜、袁隆平等,大家不仅不会把他们当做“仇富”的对象,反而佩服他们。
(1)请运用经济学知识对第二种观点中的“社会经济背景”加以分析。
(2)运用经济学知识说说应如何解决“仇富”这一社会问题。
材料一:中国居民消费率与OECD平均消费率对比情况
注:①居民消费率是指居民消费占GDP的比重。
②OECD即经济合作发展组织,包括了几乎所有发达国家。
材料二:十二五时期,我国将坚持扩大内需战略,把扩大消费需求作为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国家持续出台系列惠民措施,如增加人民收入,改善民生;增加“三农”投入和社会保障投入,加快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城镇居民基本医保和新农合的补助标准;进行税收制度改革,以缩小社会收入差距。
(1)材料一反映什么经济问题?
(2)结合材料二,用“收入影响消费”相关知识,说明我国出台系列惠民措施的经济学依据。
(3)简析我国“把坚持扩大消费需求作为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的经济学依据?
材料一:2014年以来国际形势风云突变。乌克兰危机让美、欧与俄罗斯走向对抗和分裂,“ISIS”(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兰国)极端组织让中东乱局升温,苏格兰独立公投让西方政客吃惊,埃博拉病毒肆掠使各国面临共同威胁。
材料二:随着中国实力的不断增长,2014年中国以更加自信的姿态走向世界。亚信峰会在上海成功举办,“金砖国家”会晤中国倡导建立了金砖国家银行,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获得亚欧各国积极回应,中国越来越成为推动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的中坚力量。
问:运用国际社会的相关知识,说明中国积极推动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