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总理出席万隆会议时,提出亚非国家间“求同存异”的方针,“异”是指( )
| A.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的干涉和侵略 |
| B.维护和促进民族独立和世界和平 |
| C.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不同 |
| D.互帮互助,发展亚非各国的经济和文化 |
蒋介石在1938年底的一次讲话中特别强调:“以四川为最后根据地,北固陕西,南控湘、黔、贵诸省,稳扎稳打……如此,日本则一定多行不义必自毙”。蒋介石的讲话可以反映
①国民政府抗战的决心 ②没有四川,抗战一定失败
③四川在抗战中的重要地位 ④四川在八年抗战中牺牲了大量壮士
| A.①④ | B.①② | C.①③ | D.②④ |
近代某一历史事件曾令中国人第一次感受到胜利的喜悦,因而政府举行庆典,并在天安门举行阅兵式。教育部特令京中各校放假,尽管已近严冬,朝野乐此不疲,知识分子尤其亢奋。据此推断,这一历史班件应是中国
| A.义和闭运动打击了帝国主义 | B.成为一战的战胜国 |
| C.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 | D.抗日战争取得最后胜利 |
20世纪以来,中华民族经历了三个伟大的三十年的探索与实践。在60年的历史进程中,中国人民在1919、1949、1979年谱写的历史乐章的主题是
| A.民族觉醒、民族独立、民族崛起 | B.民族觉醒、民族振兴、民族独立 |
| C.民族独立、民族振兴、民族觉醒 | D.民族振兴、民族独立、民族崛起 |
毛泽东提出,中共遵守国民党也已赞同的协议,但有些事要“先斩后奏”,有些事则“斩而不奏”。他最后说,“有些则暂时不斩不奏,例如那些做了就要妨碍大局的事情,总之,我们一定不要分裂统一战线,但又决不可自己束缚自己的手脚”。这里的“大局”是指
| A.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 | B.建立苏维埃共和国 |
| C.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 | D.争取全国的彻底解放 |
清代史学家赵尔巽评太平天国时说:“秀全以匹夫倡革命,……立国逾十余年,用兵至十余省,南北交争,隐然敌国。当时竭天下之力,始克平之,而元气遂已伤矣。中国危亡,实兆于此。”这段推论
| A.论据充分结论错误 | B.论证不力结论正确 |
| C.以人带事史论分离 | D.立场片面因果颠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