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是周恩来诞辰110周年,在纪念座谈会上,胡锦涛指出:“他博大精深的外交思想、丰富多彩的外交实践、独具一格的外交艺术和外交风格,在国际社会为党和国家赢得了很高的荣誉。”下列各项不属于周恩来外交思想或外交实践的是( )
A.提出“一边倒”外交方针 | B.1954年参加日内瓦会议 |
C.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D.1955年出席万隆会议 |
某朝官员王锷通过贿赂企图兼任宰相。皇帝同意了王锷的请求,并下诏“锷可兼宰相”。时任给事中的李藩行使职权,驳回诏书。由此推断,给事中隶属于( )
A.明朝的内阁 | B.宋朝的枢密院 |
C.唐朝的门下省 | D.清朝的军机处 |
下列关于三省六部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隋唐时期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 |
B.中书省下设六部 |
C.门下省下设政事堂为三省长官议事的场所 |
D.三省的最高长官都是宰相 |
“中书出诏令,门下掌封驳,日有争论,纷纭不决,故使两省先于政事堂议定,然后奏闻。”唐朝《文献通考》中的这段记载,反映了唐朝的三省( )
A.工作效率极其低下 | B.运转过程不断完善 |
C.行政地位逐渐下降 | D.完全隶属于政事堂 |
汉朝时期,武帝平定闽越国后,在闽越故都有一个汉朝廷设立的“东部侯官”,隶属会稽郡,同时该郡又处于扬州刺史的管辖范围。郡是地方最高行政机关,而扬州刺史对其行使权力是 ( )
A.监察权 | B.行政权 | C.军事权 | D.经济权 |
古代臣民把皇帝称为“陛下”,“陛下”本指宫殿的台阶,又特指皇帝座前的台阶。皇帝临朝时,“陛”的两侧要有近臣执兵刃站列,以防不测和显示威风。群臣常常不能直接和皇帝对话,而要由站在“陛”下的侍卫者转达。“陛下”称谓的由来从本质上反映了()
A.皇帝安全是国家的政治大事 | B.封建等级制度的森严 |
C.专制皇权的不容逾越 | D.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