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我国大兴安岭及其两侧自然地理环境剖面示意图”,回答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①从气候上看,甲是温带大陆性气候,乙是亚热带季风气候
②从自然带上看,甲是温带荒漠带,乙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③从地形区上看,甲位于内蒙古高原,乙位于东北平原
④山脉东西两侧的差异,显示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是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 A.①④ | B.②④ | C.③④ | D.②③ |
读我国西部某区域水系图,回答各题。
两河流流经地区的最可能的是()
| A.有褶皱无断层 | B.有断层无褶皱 |
| C.无断层无褶皱 | D.有断层有褶皱 |
计划从图中的M到N修建一条公路,假设所经河流的水文和地质状况都相同。四个方案中最合理的是()
|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流量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断面的水量,常用单位为m3/s。流速是指河流中水质点在单位时间内移动的距离。流量和流速是影响河流侵蚀、搬运和沉积作用的重要因素。图为某河段示意图,箭头表示河流流向。读图回答各题。
流水侵蚀作用最活跃的是()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若①②连线处河流断面的水流面积为50m2,流速为300m/s。则该处河流断面的流量为()
| A.300m3/s | B.500m3/s |
| C.1500m3/s | D.15000m3/s |
符合①②连线处河流断面的剖面是()

读地貌景观图,回答各题。
主要受内力作用而形成的地貌景观是( )
| A.甲和乙 | B.乙和丙 | C.丙和丁 | D.甲和丙 |
地貌景观乙和丁的成因差异是( )
| A.前者为流水堆积作用而成,后者为流水侵蚀作用而成 |
| B.前者为风力堆积作用而成,后者为风力侵蚀作用而成 |
| C.二者均为流水侵蚀作用而成,前者以化学作用为主,后者以机械作用为主 |
| D.二者均为流水侵蚀作用而成,前者以机械作用为主,后者以化学作用为主 |
图所示区域内自南向北年降水量由约200mm增至500mm左右,沙漠地区年降水量仅50mm左右。据此完成各题。
图中海域是()
| A.波斯湾 | B.地中海 | C.黑海 | D.里海 |
解决该区域农业用水紧缺的可行措施有()
①引湖水灌溉②海水淡化 ③改进灌溉技术 ④建水库调节径流
|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甲地区农业发达,其成功之处在于()
| A.提高了水资源的数量和质量 | B.调节了降水的季节分配 |
| C.调节了降水的年际变化 | D.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 |
图为我国某山地年降水量随高度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各题。
就相同海拔高度来说,该山地南北两坡年降水量()
| A.大体相等 | B.北坡较多 |
| C.南坡较多 | D.难以判断 |
该山地所属山脉可能是()
| A.南岭 | B.秦岭 |
| C.阴山山脉 | D.天山山脉 |
该山地年降水量随海拔高度升高而减少的高度出现在()
| A.南坡3500米 | B.南坡2000米 |
| C.北坡3500米 | D.北坡2000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