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明同学对所学部分化学知识整理如下,其中有错误的一组是
| A |
须辨清的物质 |
B |
初中化学中常见的“三” |
| 干冰不是冰——而是固体CO2 纯碱不是碱——而是盐 水银不是银——而是汞 |
三种可燃性气体——CO、H2、N2 三种有毒物质——CO、甲醇、亚硝酸钠 三种基本粒子——原子、分子、离子 |
||
| C |
化学巨匠及其杰出贡献 |
D |
元素符号周围数字的含义 |
| 张青莲——测量相对原子质量 拉瓦锡——测定空气的组成 候德榜——发明联合制碱法 |
前面的数字——表示粒子的个数 正上方数字——表示元素化合价 右上角数字——表示粒子所带电荷数 |
“高钙牛奶”中的“钙”一般是指
| A.单质 | B.分子 | C.原子 | D.元素 |
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矿石粉碎 | B.香水挥发 | C.冰雪融化 | D.燃放烟花 |
粗盐中除氯化钠外还含有氯化钙、硫酸钠以及泥沙等杂质。初步提纯粗盐的实验流程如下:
①“滤渣”是粗盐中含有的(1);最后得到的精盐中含有的物质是(2)(用化学式表示)。
②实验过程中多次用到玻璃棒,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是(3)。
③提纯过程中需要控制蒸馏水的用量,主要原因有(4)。
④实验小组通过正确的计算发现,回收得到的精盐的质量比实际偏低,可能的原因有(5) (写一点)。
在反应X + 2Y → M + 2N中,已知M和N的摩尔质量之比为
,当1.6g X与Y完全反应后,生成4.4g M。则在此反应中Y和N的质量之比为
A.![]() |
B.![]() |
C.![]() |
D.![]() |
点燃条件下,A与B反应生成C和D,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图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 |
| B.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共有二种单质 |
C.该反应中,生成物C与D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 D.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