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对a、b、c三种金属活动性的实验研究过程如下:(1)取大小相等的三种金属片,分别放入CuSO4溶液中,一段时间后,a、c表面出现红色物质,b表面没有现象。(2)取大小相等的a、c两种金属片,分别放入相同的稀盐酸中,a、c表面都产生气泡,但a产生气泡的速度明显比c的快。则a、b、c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 (     )

A.a>c>b B.c>a>b C.c>b>a D.a>b>c
科目 化学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容易
知识点: 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如图为课本上“烧不坏的手绢”实验中,当手绢上的火焰熄灭后,手绢完好无损。对于这一实验现象,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A.这是魔术,你看到的是一种假相
B.火焰的温度低于棉布的着火点
C.手绢上的水气化吸热,使手绢表面温度低于棉布着火点
D.酒精着火点高于棉布的着火点

下列对日常生活中某些做法的认识没有科学依据的是

A.通常情况下,用硬水洗衣服比用软水洗衣服效果好
B.进入地窖、溶洞等一些地方时,应先做灯火试验,防止二氧化碳浓度过高
C.电器设备失火,应先切断电源,再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灭火
D.火场逃生,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匍匐前进寻找安全出口

善于用化学的眼光看世界,能够提高我们的科学素养。你认为下列变化事实和相应的解释不一致的是


事实
解释
A
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后的体积小于100mL
分子之间有间隔
B
金秋时节,丹桂飘香
分子是在不断地运动的
C
过氧化氢和水的化学性质不同
分子的构成不同
D
温度计中的水银(汞)热胀冷缩
原子本身的大小发生了改变

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A.蒸发结晶 B.检查气密性 C.滴管用后不洗涤直接插回原瓶 D.塞紧橡皮塞

2011年3月,受里氏9.0级地震影响,日本福岛县第一核电站反应堆震后发生异常,导致核蒸气泄漏。其中放射性元素碘-131数月后才会完全消失,通过受污染食品在甲状腺内聚集,引发甲状腺疾病甚至甲状腺癌。已知碘-131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为53,相对原子质量约为131,则下列关于该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1个该原子的质量为131g B.该原子核内中子数为131
C.该原子核电荷数为131 D.该原子核外电子数为53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