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19世纪中期俄日两国通过改革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世纪60代年……改革使斗争空前激烈,俄罗斯站在一个十字路口:它是把西方模式作为“现代化的普世道路”两遵循进前,还是找一条“俄罗斯特殊性”之路?这就是此后半个世纪展现在俄罗斯大地上的基本事态,它涉及思想与文化斗争、政治与经济斗争。
——钱乘旦为《现代化的特殊性道路》所作序言
材料二  1862年,高杉晋作对中国遭到列强侵略颇有感触,他说:“绝非隔岸之火……孰能保证我国不遭此事态?险矣哉!”他认为清政府之所以衰败,在于……既不造能闻过万里波涛之军舰,也不造能防御敌人于数十里之外的大炮,并使彼国志士所译《海国图志》绝版。因循苟且,空度岁月,徒然提倡固陋之说。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实现现代化道路的“西方模式”是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俄国1861年农奴制度改革中是如何体现“俄罗斯特殊性”的。
(2)材料二中高杉晋作认为中国衰败的原因有哪些?为避免重蹈覆辙,日本后来采取了怎样的应对措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农奴制改革的影响 明治维新成功的原因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下图是清末明初的历史场景

上述现象反映了近代社会变迁的哪些特点?结合所学分析变迁的原因。

历史学者钱乘旦认为,民族国家的形成对现代化的起步具有关键的意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今日欲救中国,无他术焉,亦先建设一民族主义之国家而已。以地球上最大之民族,而能建设适于天演之国家,则天下第一帝国之徽号,谁能篡之?特不知我民族自有此能力焉否也?有之则莫强,无之则竟亡,间不容发,而悉听我辈之自择。
——梁启超:《论民族竞争之大势》(1902年)
(1)据材料一,概括梁启超的基本观点。
材料二惟是兄弟曾听见人说,民族革命是要尽灭满洲民族,这话大错。民族革命的原故,是不甘心满洲人灭我们的国,主我们的政,定要扑灭他的政府,光复我们民族的国家。
——孙中山:《在东京创刊周年庆祝大会的演说》(1906年)
吾国今日既曰五族共和矣;然日五族,固显然犹有一界限在也。欲泯此界限,以发扬光大之,……建设一大中华民族。
——孙中山:《序》(1921年)
(2)据材料二,概括孙中山民族国家观念的变化,并说明辛亥革命对现代国家转型的贡献。

材料三中世纪时,天主教之势力空前强大并占据支配地位,封建割据严重,王权弱小。14—15世纪情况发生了变化……一些国家的君主也要求摆脱天主教会的束缚,加强中央集权。到15—16世纪,西欧的英、法、西班牙等国先后形成为统一的民族国家,并且出现了以专制君主为核心的加强中央集权的趋势。
——崔爽:《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
材料四这是从15世纪下半叶开始的时代,国王的政权依靠市民打垮了封建贵族势力,建立了巨大的、实质上的以民族为基础的君主国,而现代的欧洲和现代的资产阶级社会就是在这种君主国里发展起来的。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导言》
(3)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5—16世纪推动英、法等欧洲民族国家形成的历史因素及其影响。
(4)综合以上材料,比较近代欧洲与中国寻求建立民族国家的进程有何不同?从中你获得怎样的认识?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南方各州人民中似乎存在着一种恐惧心理。他们认为,随着共和党政府的执政,他们的财产,他们的和平生活和人身安全都将遭到危险。这种恐惧是从来没有任何事实根据的。
保持各州的各种权利不受侵犯,特别是各州完全凭自己的决断来安排和控制本州内部各种制度的权利不受侵犯,乃是我们的政治结构赖以完善和得以持久的权力均衡的至为重要的因素;我们谴责使用武装力量非法入侵任何一个州或准州的土地,这种入侵不论使用什么借口,都是最严重的罪行。
材料二任何一个州,都不可能仅凭自己动议,便能合法地退出联邦——而任何以此为目的的决议和法令在法律上都是无效的……从宪法和法律的角度来看,联邦是不容分裂的;我也将竭尽全力,按照宪法明确赋予我的责任,坚决负责让联邦的一切法令在所有各州得以贯彻执行。
我们不是敌人,而是朋友。我们决不能成为敌人。尽管目前的情绪有些紧张,但决不能容许它使我们之间的亲密情感纽带破裂。
——上述材料均摘自1861年3月4日林肯总统的就职演说
(1)林肯在什么背景下发表这一就职演说?从内容看,表达了林肯怎样的政治主张?(8分)
(2)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林肯的历史贡献。(7分)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 1940年春,德军在欧洲战场有了新的进展。与此同时,日本进一步确定了“北守南进”的政策,企图通过“南进”切断滇越、滇缅等外国援蒋交通线;但美国不久废除日美通商航海条约。又于1940年7月2日宣布对武器、军需物资和飞机零件等实行输出许可证;日军在上述张鼓峰和诺门坎对苏武装挑衅失败后,“北进”计划受到沉重打击;而苏联又于1939年8月23日签订互不侵犯条约,日本无力单独对苏作战;欧洲战局急变,日本以为英国危在旦夕,德国必胜,应乘机“南进”,夺取英、法、荷在东南亚的殖民地。为此,1941年10月日本海军统帅部联合制定了南方作战计划,其作战方案以海空精锐组成机动部队,由北方航线偷袭美国太平洋舰队的主要基地珍珠港,沉重打击美国海军主力。然后迅速进攻马来亚和菲律宾……日本的整个作战计划是建筑在发动突然袭击取胜的侥幸心理和对战争各方力量的错误估计之上的。同时,他们盲目迷信德国法西斯的叫嚣,相信“已经确保乌克兰宝库的德国,今后将掌握高加索油田,进一步攻略近东、苏伊士运河,从而称霸欧洲大陆”,而且过高估计自己力量,以为能在东方“确立战略优势,同时确保重要资源地区和主要交通线,造成长期自给自足的态势”。这种战争指导计划,其失败是不可避免的。
——摘自吴廷缪《日本史》
材料二日本的政府要人们从未希望要真正征服美国,他们是希望用大量击沉美国舰艇的方式促使美国分崩离析,就像他们在1905年打败俄国人那样,最后同意谈判,把他们夺取的领土让给日本。山本五十六虽然袭击了珍珠港,杀死2400个美国人,但是,他却立刻使美国人民团结一心。从那时起,他们从未动摇过,决心战斗到彻底的胜利。
——摘自(美)E-B.波特《海上力量——世界海军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日军制定“北守南进”政策的背景,并分析“日军南方作战计划,其失败是不可避免的”这一观点的依据。(9分)
(2)结合所学知识,论证材料二的观点。(6分)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15分)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8世纪末的法国大革命从许多方面来看都是美国独立革命的一个直接后果,但它要解决的问题却不同于美国革命,而和一个半世纪以前爆发的英国革命如出一辙……然而和英国革命比较起来,法国革命又显得更经典一些,因为它对封建因素的革除最为彻底——实际上惟有法国革命才真正实现了对封建社会的革命性改造,因而惟有法国革命才能算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革命”。法国革命之所以常常被称作“大革命”,也许就是因为需要突出它和英国革命及美国革命的这种差异的缘故。
由于法国革命具有这种特殊的经典性,它在现在民主政治创制方面的贡献自然也非同一般。事实上它历来被认为是世界政治发展史上的一块划时代的里程碑,是全球性的政治民主化潮流开启的标志。
——摘自马克壶主编《世界文明史》(上)
(1)结合所学知识,从现代民主政治建设的角度,说明法国革命和英国革命“如出一辙”,及法国革命比英国革命“更经典”。(11分)
(2)如何理解法国大革命“是美国革命的一个直接后果”?(4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