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如下图是我国城市化发展阶段示意图。读图回答题。

阶段Ⅰ中,我国城市化进程正处于                     

A.初期阶段 B.郊区城市化阶段
C.逆城市化阶段 D.再城市化阶段

阶段Ⅱ中,城市中心人口密度下降的主要原因有
①交通通达度差    ②地价昂贵        ③污染严重    ④远离商业中心

A.①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城市发展到Ⅱ阶段,城市中心便会衰退。20世纪80年代西方一些国家为了防止大城市中心区继续衰退,实行了城市复兴计划——再城市化。下列措施符合再城市化的是

A.采取行政手段,将人口迁入大城市
B.发展纺织、电子装配等劳动密集型产业
C.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
D.改善城市中心环境,大力发展城市旅游业
科目 地理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不同国家城市化过程的主要特点及其意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GIS中,不同类型的地理空间信息储存在不同的图层上。叠加不同的图层可以分析出不同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城市交通图层与城市人口分布图层叠加,可以( )

A.为商业网点选址 B.分析城市规划方向
C.了解城市结构的变化 D.估计工业产值

对1980年与2005年城市土地利用的遥感地图进行分析,能够( )

A.计算交通流量的变化 B.预测洪涝灾害的变化
C.了解城市结构的变化 D.预测城市降水变化趋势

长江中下游平原,开发早期的农业经济落后于黄河中下游地区,原因有( )

A.水稻单产低 B.耕地块小,不利于机械化推广
C.人口稠密 D.农业生产工具落后,黏重的土壤开垦困难

不同的地物和地物的不同状况有不同的反射率,根据这一原理可以利用遥感进行判读、分析的是( )
①判断水体的污染②判断人口的分布③分析城市大气污染④估计工业生产总值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农业社会,长江中下游平原发展水稻种植业的有利条件是( )
①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条件好②地势平坦,河湖密布
③肥沃的水稻土④人口稠密,劳力充足⑤机械化程度高

A.①③④⑤ B.①②④⑤ C.①②③⑤ D.①②③④

森林破坏引发的生态环境效应有( )
①全球气候失调②生态环境恶化 ③臭氧破坏加重
④自然灾害频发⑤地震、火山加剧⑥生物多样性锐减

A.①②④⑥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⑤ D.③④⑤⑥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