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政变后,慈禧太后将弹劾李鸿章的奏章拿给他看,说:“有人谗尔为康党(即维新派)!”李鸿章回答:“臣实是康党。……六部诚可废,若旧法能富强,中国之强久矣,何待今日。主张变法者即指为康党,臣无可逃,实是康党。”该材料表明
A.慈禧太后已对李鸿章产生了怀疑 |
B.李鸿章承认自己是“康党”成员 |
C.李鸿章支持维新派改革 |
D.李鸿章与维新派的变革有相似之处 |
法国是二个富有艺术气息的国度,下列成就与法国有关的是①开浪漫主义音乐的先河②最先打出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旗号③产生了最为著名的后期印象主义画家④放映人类历史上第一部电影
A.②④ | B.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④ |
导致图6(出自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中1980年后中苏两国粮食产量出现不同趋势的原因是:
①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开始了农村的改革
②中国实行“包产到户”,提高了农民的劳动积极性
③戈尔巴乔夫的经济“加速发展战略”陷于困境
④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挫伤了农民的劳动积极性
A.①③ | B.①② | C.③④ | D.②④ |
19世纪二三十年代,有位英国人来到美国,在那里进行了建立人人平等的“新和谐公社”理想社会的尝试。公社所有成员各司其职,各尽所能,“和谐”相处。下列关于这一“尝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这是无产阶级专政的一次伟大尝试 |
B.这一设想在当时社会是无法实现的 |
C.这一做法与当时的资本主义社会形成了鲜明对比 |
D.这一尝试对马克思主义的产生起了重要作用 |
据统计,英国煤炭消费量从.1800年的1000万吨,猛增到1856年的6000万吨。下列各项中,与该现象的出现无关的是
A.蒸汽机的推广使用 | B.煤炭开采能力的提高 |
C.“铁路时代”的到来 | D.煤炭发电的需要 |
17世纪,原产美洲的高产作物土豆传入中国。与此相关的背景是
A.随着丝绸之路的开辟而引进 |
B.郑和下西洋时从美洲带回 |
C.英法等资本主义国家侵略中国时带入 |
D.新航路开辟后,由于世界联系加强而传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