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系统安全保护条例》明确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利用计算机信息系统从事危害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公民合法权利的活动,不得危害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
材料二:2008年,我国启动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制定工作,各级各类学校校长和教师代表、教育专家、学者、大中学生及家长代表、教育管理系统负责人,都对教育改革和发展提出了许多意见和建议。2010年2月28日,《纲要》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布,再次征求意见和建议。
结合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1)从公民参与政治生活应遵循的基本原则角度,分析材料一中的规定。
(2)从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角度,分析《纲要》制定过程所体现的政治生活道理。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多种方式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温馨提示:此题请同学们分A、B两个层次分别作答)
【A卷】2011年10月9日,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胡锦涛在会上回顾了辛亥革命的历史必然性和百年来中国人民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高度评价了辛亥革命的伟大意义,深刻阐述了新形势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胡锦涛指出,中国共产党人是孙中山先生开创的革命事业最坚定的支持者、最亲密的合作者、最忠实的继承者,不断实现和发展了孙中山先生和辛亥革命先驱的伟大抱负。提出要学习和弘扬辛亥革命先驱为振兴中华而矢志不渝的崇高精神,坚定不移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爱国主义以及“和平、发展、合作”三面旗帜,携手两岸同胞,激励海内外中华儿女,同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能够不断实现和发展孙中山先生和辛亥革命先驱的伟大抱负的原因。

2012年5月1日,是国务院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五周年,国务院出台该条例以来,政府信息公开为公众监督政府职能提供了更好的条件,也大大激发了公众监督权力运行的权利意识和积极性。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出台该条例的认识。

。非物质文化遗产,被称为民族记忆的背影,历史文化的“活化石”,那些古老的传说、歌舞、曲艺、剪纸、雕刻、民俗礼仪等,无不蕴藏着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基因”,它们与人们的生活紧密相关。因此必须对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当然脱离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存的土壤,就谈不上保护。文化生态保护区是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核心,对历史积淀丰厚、存续状态良好、具有鲜明地域文化特色和价值的文化形态进行整体性保护,以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而划定的特定区域。划定文化生态保护区,将民族民间文化遗产原状地保存在其所属的区域及环境中,使之成为“活文化”,是保护文化生态的一种有效方式。
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分析材料中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观点。

。雨水本是正常天气现象,可怕的是城市开发建设的“急功近利”和“盲目扩张”阻挡了雨水的去路,使城市内涝在中国的知名度越来越高。很多城市建设规划中“重地表,轻地下”、“重面子,轻里子”的弊病在暴雨中暴露无遗。高楼林立、光鲜亮丽的城市地上建设无疑让“繁荣”和“政绩”一览无余,而排水管网等看不见、摸不着的地下隐蔽工程却很难让有关部门用心。
结合材料,简要说明城市建设中按规律办事的道理。


材料一: 当代中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从时代要求与战略全局出发,第一次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奋斗目标。全会要求,要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亊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1) 结合材料一,请运用“把握思维的奥妙”的知识分析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的依据。(8分)
材料二: 对经济发展方式的认识,中国共产党人经历了一个探索过程。中国共产党十四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经济增长方式要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的节约型增长方式;十七大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战略任务,强调从需求结构、产业结构、要素投入结构三个方面加以转变;十七届五中全会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主线,更加注重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并作出了具体部署。
(2) 结合材料二,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党对经济发展方式的探索过程。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