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学者认为唐宋时期江南曾经实施稻麦轮种制,并欲引用白居易任职苏州时写的诗句“去年到郡日,麦穗黄离离;今年去郡日,稻花白霏霏”证明自己的说法。关于这位学者的看法,以下说明较为合理的是
A.诗里提到麦作、稻作,足以作为稻麦轮种的佐证 |
B.诗中指出稻麦产于不同季节,足以说明轮种制 |
C.诗中并未指明稻、麦产自同一块土地,不足为据 |
D.诗歌是虚构的文学作品,不能作为史料来使用 |
“招商局开其端,一人倡之,众人和之,不数年间,风气为之大开,公司因之云集。虽其中亦有成与不成之分,然其一变从前狭隘之规则”。由此可见该局的兴办
A.推动民间兴起办厂高潮 |
B.带动中国股份制公司的普及 |
C.冲击了传统企业经营模式 |
D.迅速促进了自身的发展壮大 |
以下是1885——1902年中国进出口货物统计表。此表反映1885——1902年期间
分类年份 |
1885年 |
1902年 |
增长倍数 |
货物性质 |
中国进口 |
1.7亿吨 |
5.7亿吨 |
3.3倍 |
生活消费品占85%,生产资料占15% |
中国出口 |
0.28亿吨 |
1.66亿吨 |
6倍 |
农产品、手工业品占96%,工业品占4% |
A.中国已转向外向型为主的经济发展模式
B.西方国家控制中国经济命脉
C.中国沦为西方列强原料产地和销售市场
D.中国民族工业被排斥于世界市场之外
有关清政府“闭关政策”的评价,20世纪50至60年代的学者大都认为它具有抵抗外来侵略、维护国家主权的作用(“自卫说”)。20世纪80年代以后,学者对这样的认识产生了怀疑,他们认为,它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前进和发展,起了严重的阻碍作用(“自杀说”)。下列说法中最为合理的是
A.史学家视角不同会导致结论不同 |
B.史学家自我否定说明评价标准缺失 |
C.两种观点互相矛盾,都缺乏正确性 |
D.“自杀说”比“自卫说”更正确 |
下表是《中国城市发展史论集》中有关中国古代城市化率变化情况的统计。据此可知,影响唐宋城市化率较高的主要因素是
朝代 |
战国 |
西汉 |
唐 |
南宋 |
清(1820年) |
城市化率 |
15.9% |
17.5% |
20.8% |
22.0% |
6.9% |
A.国家统一 B.商业经济的发展
C.重农抑商政策 D.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有学者认为,从整个都城制度发展历史来看,可以分为前后两大阶段;前一阶段从先秦到唐代,是封闭式都城制度时期;后一阶段从北宋到明清,是开放式都城制度时期,该学者将后一阶段开端定于北宋,其依据是
A.娱乐场所“瓦肆”和纸币“交子”出现 |
B.居民“坊里”制度和集中贸易的“市”的制度的完善 |
C.以街巷结构为基础的街市制度的形成 |
D.都城规模远超过汉唐,人口突破百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