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乙丙丁四图代表我国四大高原区域范围图。据此回答题。关于四高原相对位置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甲在乙的东北 | B.乙在丙的西南 | C.丙在丁的东南 | D.丁在甲的东南 |
甲、乙、丙、丁四地点中( )
A.甲地正午太阳高度最大 | B.乙地转偏向力最小 |
C.丙地与地心距离最远 | D.丁地自转线速度最大 |
四大高原均为生态脆弱区,但造成生态脆弱的原因不尽相同( )
A.甲高原海拔高,热量不足,土层较薄,植被稀疏 |
B.乙高原水旱灾害频繁,水土流失,土壤锓蚀严重 |
C.丙高原喀斯特地貌广泛发育,地表岩石裸露,植物难以生长 |
D.丁高原气候干旱,戈壁、荒漠广布,水源不足 |
图中,甲图为某地等高线图,乙图为甲图中A城某学校测得的全年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情况,当记录太阳在a位置时。北京时间为12:40。回答1~4题。图中聚落
A.沿河流分布 | B.沿海岸线分布 |
C.沿公路干线分布 | D.沿山谷分布 |
我国与A城发展区位因素相同的城市有
A.北京 | B.上海 | C.武汉 | D.大庆 |
A城所处的经纬度位置是
A.190N,1100E | B.190S,1100E |
C.190N,1300E | D.190S,1300E |
A地计划在当地丰富的农业原料基础上建设一种新的工业,这种工业可能是
A.棉纺织工业 | B.苹果罐头加工业 | C.毛纺织工业 | D.制糖工业 |
在下图所示区域内,准备修建从A城到B城的铁路,据此分析回答1~2题。在图示的四条线路备选方案中,最佳方案为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按照上题的铁路方案,铁路建成后产生的影响最明显的是
A.极大促进甲的发展 B.极大促进丁的发展
C.极大抑制丙、丁的发展 D.极大促进A、B的发展
2009年以来,澳大利亚接连发生了一系列的自然灾害,最先是东南部遭受高温干旱和山林大火之灾,与此同时东北部又遭洪水侵袭。这一系列灾害使澳大利亚蒙受巨大损失。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1~3题。2009年1月底至2月初,澳大利亚东南部遭遇高温热浪袭击,目前造成大量老人猝死,与这次高温干旱有关的天气系统是( )
A.反气旋 | B.低压系统 | C.暖锋 | D.热带气旋 |
在这次高温干旱过程中,澳大利亚东南部的塔斯马尼亚岛 相对而言是澳大利亚最凉爽的州,与其凉爽无关的因素是( )
A.纬度较高 | B.地处西风带 | C.受海洋湿润气流影响较大 | D.人口稀少 |
澳大利亚发生的森林大火人数已在达到200人以上,这次火灾面积是有史有来最大的一次,造成这次火灾快速蔓延的主要原因是( )
A.持续高温 | B.大风天气 | C.水源缺乏 | D.人为纵火 |
2008年1月10日至2月2日,我国南方地区先后出现四次大范围低温雨雪冰冻过程。这次天气过程与特定的大气环流形势(下图右)和拉尼娜现象(指赤道附近东太平洋表面海水大规模持续异常偏冷的现象,与(下图左)密切相关。读图回答1~2题。(双选)据图分析.形成此次灾害天气的原因是
A.冷空气频繁南下 | B.西南季风带来的水汽多 | C.暖湿气流带来大量水汽 | D.大气中的凝结核增多 |
当拉尼娜现象发生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赤道太平洋东岸沿海地区降水量减少 | B.东南亚降水量增多 |
C.太平洋南、北赤道暖流势力减弱 | D.秘鲁渔场渔获量减少 |
国际上对河流的开发利用率一般不超过40%,中国水资源开发利用率约达20%,西北地区为53.3%,其中黄河流域为55%,内陆河流域为52.5%。据此回答1~2题。西北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率高的根本原因是()
A.生产生活需水量大 | B.气候干旱,降水少 |
C.灌溉农业发达 | D.水资源的循环利用率高 |
下列现象与西北地区水资源的高效开发利用不相关的是()
A.河流下游河湖干涸,荒漠扩大 |
B.地下水位的下降影响了地表植被的生长 |
C.黄河上游宁夏、内蒙古河段出现断流预警 |
D.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