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非洲马达加斯加岛上某东西延伸的地质、地形剖面图,回答小题。古老基底地区先后经历的地质作用可能是
A.外力侵蚀——沉积作用——变质作用——岩浆喷出 |
B.变质作用——岩浆侵入——岩浆喷出——外力侵蚀 |
C.沉积作用——变质作用——岩浆喷出——岩浆侵入 |
D.沉积作用——岩浆侵入——变质作用——岩浆喷出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岛形成年代晚于青藏高原 | B.该岛地处两大板块的消亡边界 |
C.岩层年龄向西依次渐轻 | D.西部地区受沉积作用影响大 |
按照联合国的传统标准,一个地区60岁以上老人达到总人口的10%,或65岁老人占总人口的7%,即该地区视为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越高,人口老龄化程度越高。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在t1~t3阶段,人口老龄化城乡差异主要是因为()
A.城市生育水平低 | B.城市人口寿命长 |
C.农村死亡水平高 | D.农村劳动力迁出 |
若某国正处在t3~t4阶段,则该国()
A.劳动力严重缺乏 | B.人口自然增长率高 |
C.劳动力就业不足 | D.人均预期寿命较短 |
不能有效缓解人口老龄化压力的措施是()
A.延长退休年龄 | B.控制老年人口数量 |
C.接受外来移民 | D.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
下图为我国四省区2000年至2010年人口变动情况。读图完成下列各题。2000年至2010年,湖北省10年自然增幅约为()
A.7.7% | B.-5.0% | C.4.6% | D.2.7% |
M省最有可能是()
A.安徽 | B.湖南 | C.广东 | D.贵州 |
为应对图示人口现象,四川省可采取的合理措施有()
A.全面放开计划生育 | B.注重劳动者权益保护 |
C.严格限制人口外迁 | D.延迟劳动者退休年龄 |
下图中阴影为某农作物分布区。据此回答以下问题。该农作物最可能是 ( )
A.油菜 | B.水稻 | C.亚麻 | D.玉米 |
下列有关图示种植业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科技水平高 | B.水利工程量大 |
C.单产高 | D.机械化水平低 |
下图示意昆明附近产业转化的构想,Ⅰ表示烟草业的变化,Ⅱ表示鲜花业的变化。读图回答以下问题。该区域发展花卉业(“彩色农业”)的气候资源优势是()
A.太阳辐射强 | B.“四季如春”,降水丰沛 |
C.终年温和多雨 | D.夏季炎热干旱,冬季温和多雨 |
该区域发展花卉业基地的主要优势是()
A.廉价劳动力,土地价格较低 | B.技术力量强 |
C.消费市场广阔 | D.交通便利,利于出口 |
要解决保鲜、开发新品种等问题,从而使花卉业具有国际优势,最重要的途径是()
A.扩大生产规模 | B.技术创新 |
C.整治水环境 | D.提高劳动力素质 |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其中,“家庭农场”概念首次在中央一号文件中出现。家庭农场是指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读上海松江家庭农场经营情况的部分资料,回答以下问题。
农场主 |
经营方式 |
面积 |
年收入 |
备注 |
李春风 |
种养结合 |
200亩 |
20万(种田13万+养猪7万) |
现有53户,计划发展100户 |
张小弟 |
机农结合 |
200亩 |
20万(农机服务4万+种田16万) |
现在140户,计划年增20% |
总体情况:松江现有家庭农场1 206户,经营面积13.66万亩,占全区粮田面积的80%,户均年收入10万元左右 |
家庭农场在我国的出现和发展主要得益于( )
①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推进 ②交通运输的完善 ③农产品市场需求的变化 ④国家政策的扶持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②③④ | D.②③④ |
松江家庭农场的发展将导致该地( )
A.粮食作物品种调整 | B.农业水利工程量减少 |
C.非农用地面积减少 | D.农业劳动力数量减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