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中MN、EF分别是半个晨昏圈和半个经线圈,MN、EF相交于O点且垂直,O是它们的中点;O、P分别是MN、EF的纬度最高点。读图回答小题。
若某日OP间的纬度差达一年中的最大值,则该日
A.M点昼长夜短 |
B.太阳直射在回归线 |
C.E、F两地的昼长相等 |
D.M、N正午太阳高度为90° |
若某日O点的正午太阳高度是42°,则
A.O点的纬度是48º |
B.F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为48º |
C.M点的纬度是21º |
D.E点的纬度是21º |
下图中M地在某纬线上,N,P两地在某经线上并与M地所在纬线对称分布,NP两地相距30,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若N地5时15分日出,M的纬度为20°,这时的月份可能是:
A.6月 | B.3月 |
C.12月 | D.10月 |
若N地18时20分太阳已落,P地仍斜阳普照,这一季节:
A.长江入海口盐度较低 | B.巴西高原草木葱笼 |
C.青尼罗河处于丰水期 | D.华北平原小麦返青 |
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大体分布在纬度为25° -35°的大陆东岸,是由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而形成的,在我国主要分布在秦岭一淮河一线以南,其北方界线比理论上的界线明显南移。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和北半球其他地区相比,我国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北部纬度位置明显向南偏的主要原因是
A.冬季风势力较强 | B.夏季风的势力较强 |
C.缺少高大的东西向的山脉 | D.洋流对我国影响小 |
同样是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秦岭(34°N)的纬度明显高于淮河(32°N)的纬度,其原因主要是
A.距海的远近不同 |
B.地形因素 |
C.大气环流因素 |
D.与冬季风的源地距离不同 |
叶尼塞河位于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是俄罗斯水量最大的河流,世界大河之一。每年冬天临近时,在其河流入海口地区可以看到大批俄罗斯的标志——大型食肉动物北极熊在此聚集。读下图,并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各题。叶尼塞河的河水最主要补给方式是
A.雨水补给 |
B.贝加尔湖湖水补给 |
C.地下水补给 |
D.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
每年冬季临近北极熊在其入海口附近聚集,最可能的原因是
A.入海口地区沉积物多,北极熊的食物种类丰富 |
B.入海口地区地形平坦,便于北极熊活动 |
C.入海口地区海水盐度小,海水最先冻结,便于北极熊捕食冰层下面冬眠的海生动物 |
D.入海口地区海拔较低,气温较高,便于体积庞大的北极熊活动 |
鄱阳湖面积3 583平方千米,为我国第一大淡水湖,其平均水深8.0米,它汇集了赣、信、抚、修、绕五水,在湖口附近注入长江;洞庭湖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面积2 740平方千米,其平均水深6.3米,汇集了湘、资、沅、澧四水,在城陵矶附近注入长江。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作为我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对长江洪水的调节能力却远不如面积比其小得多的洞庭湖,其原因最有可能是
A.鄱阳湖的库容小于洞庭湖 |
B.洞庭湖的位置在鄱阳湖的上游 |
C.鄱阳湖湖口地势高于长江,而洞庭湖则相反 |
D.鄱阳湖水系比洞庭湖水系水量大得多,抑制了其接纳能力 |
对长江的调节作用是鄱阳湖最重要的生态功能,其调节作用最主要表现在
A.大量接纳来自洪峰期长江的洪水 |
B.拦截江西境内诸河洪水,减缓长江汛期洪灾 |
C.在枯水期对长江进行补给,减缓下游旱灾 |
D.调节鄱阳湖地区的气温和降水 |
中山站位于南极大陆伊丽莎白公主地拉斯曼丘陵的维斯托登半岛上,气象条件相当恶劣:极寒、烈风和干燥,是其主要特征。北京时间2014年7月21日15时许,中山站的科考人员迎来了漫长黑夜后的第一缕阳光。读下图,并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各题。中山站所处的经度最接近
A.16°W | B.76°E |
C.92°E | D.103°W |
从题目所给的信息中,我们可以推测出中山站漫长黑夜的天数最接近
A.40天 | B.80天 |
C.60天 | D.300天 |
南极洲是地球上最冷的地方,其极端低温为零下89.2℃。与北极地区相比,南极洲气温更低,其原因不包括
A.陆地海拔高,且没有径(洋)流进行热量输送 |
B.冰川广布的下垫面 |
C.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
D.地球公转速度的不均衡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