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各国君主和大臣养士成风,并起用士人辅政为官。《墨子•尚贤》载:“是故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治薄。”从制度建构角度看,这种现象反映了当时
A.知识分子受到统治者重视 | B.士人的评价标准为贤良方正 |
C.国家竞争实力取决于士人 | D.贵族政治开始转向官僚政治 |
黄宗羲是我国反封建思想的先驱,下列与他有关的是( )
A.得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害”的结论 |
B.提出“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的民主思想 |
C.提出“气者,理之依也”和“天下惟器”的唯物观点 |
D.否定孔子是“天生圣人”,指责儒家经典并非是“万世之至论” |
黄宗羲是我国明末清初杰出的民主思想家,其思想的进步因素中对构建近代社会影响最大的是( )
A.激烈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 B.提倡“法治”,反对“人治” |
C.反对重农抑商,提出工商皆本 | D.认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
由19世纪60年代以前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情况所得出的认识和结论,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①向西方学习的思潮兴趣与鸦片战争有关
②向西方学习的代表人物有林则徐、魏源等
③向西方学习的主要内容是西方的军事技术
④向西方学习尚未涉及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问题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①②④ | D.②③④ |
中国近现代史上先后出现两部宪法,其中一部宪法规定:“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另一部则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据此可知,这两种宪法都体现了
A.“人民主权”思想 | B.“三权分立”理论 |
C.卢梭“社会契约论” | D.向社会主义过渡 |
在中国共产党建党时期有两位人物影响最大,其中有一位被称“为中国引来天火的人”,此人是:
A.孙中山 | B.陈独秀 |
C.李大钊 | D.毛泽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