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炎武评述中国古代地方体制:“知封建之所以变而为郡县,则知郡县之弊而将复变。然则将复变而为封建乎?曰:不能。有圣人起,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这说明顾炎武
A.认为历史存在循环发展的倾向 | B.否定了分封制和郡县制 |
C.推崇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结合 | D.分析了中央集权发展史 |
2014年3月21日,美国第一夫人米歇尔·奥巴马访问北京一所中学时尝试了一把中国书法。……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夫人彭丽媛书写了“厚德载物”四个字,随后将其赠送给美国客人。……米歇尔练习书写了汉字“永”(见下图)。上述材料所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信息有
①中国书法以汉字文义为内容,具有特殊的审美价值
②“德”是孔子及儒家的核心思想,能匡正社会秩序
③新闻体现的中国传统思想与艺术均成型于春秋时期
④儒家思想与书法艺术均可包含在中国古代文化之中
A.①② | B.①②④ | C.①④ | D.③④ |
西方有一句谚语:“如果你住在玻璃房子里,就不要朝别人扔石头。”当今,各国好比住进了“玻璃房”,国际关系在 一定程度上不再是单纯的“你死我活”、“此消彼长”的关系,对话与合作成为国际交往的重要方式。材料主要说明
A.国际间的各国矛盾正在消除 |
B.冷战结束后意识形态分歧消失 |
C.多极化格局促进了国际合作 |
D.全球化促进了各国的利益联系 |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欧洲不再是世界棋盘上的一个卒子。”为了摆脱“卒子”的地位,西欧所做的努力包括
①接受马歇尔计划②加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③成立欧洲共同体④从经济实体向经济政治实体过渡
A.③④ | B.②④ |
C.①② | D.①③ |
1985年6月,邓小平在军委扩大会议上指出:“根据对世界大势的这些分析,以及我们对周围环境的分析,我们改变了原来认为战争的 危险很急迫的看法。”邓小平改变对“世界大势”的判断,进而改变外交政策,其主要目的是
A.更好地反对霸权 主义和强权政治 |
B.集中精力抓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
C.迎合世界多极化趋势发展的需要 |
D.缓和与苏联持续紧张的外交关系 |
1954年12月,缅甸总理吴努访华时表示:“中国好比大象,缅甸好比羔羊,大象会不会发怒,无疑会使羔羊常常提心吊胆。”周恩来访缅后,缅甸人逐渐消除了“这种恐惧”,主要是因为中国
A.奉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 B.确定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C.倡导多边外交 | D.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