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商朝末年周国统治者)行仁义而王天下,偃王(西周时的诸侯)行仁义而丧其国,是仁义用于古而不用于今也。故曰:‘世异则事异’。”这反映了
| A.孟子的“仁政”学说 | B.韩非的变法革新主张 | C.墨子的“兼爱”思想 | D.庄子的“齐物”观点 |
19世纪末日本成为亚洲资本主义最发达的国家,表现在
①资本主义工业体系开始确立
②以钢铁和机器制造业为代表的重工业迅速发展
③完全废除了不平等条约
| A.①② | B.②③ | C.② | D.①③ |
为倡导“文明开化”,日本政府派出了大型使节团出访欧美,其成员不包括
| A.大久保利通 | B.高杉晋 | C.伊藤博文 | D.岩仓具视 |
日本在明治政府时期对待世界文明的态度表现为
①实行义务兵役制 ②翻译西方著作
③许多政府官员提出“脱亚人欧”④生活习俗的西化
| A.①②④ | B.②③① | C.①②③④ | D.①③④ |
日本明治政府废藩置县的根本目的是
①建立府、县、道地方行政区划 ②确立土地私有制度
③消除封建割据势力④强化天皇专制制度
| A.①② | B.②③ |
| C.③④ | D.①②③④ |
有人说,日本明治维新是自身条件尚未成熟、在外部因素催化下发生的资产阶级改革。这里的 “外部因素”主要是指
| A.中下级武士破产 | B.西南大名的强大 | C.民族危机的加剧 | D.倒幕运动的胜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