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说:“西人立国……育才于学堂,议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同心,务实而虚,谋定而后动,此其体也。轮船、火炮、洋枪、水雷、铁路、电线,此其用也。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阙趋步,常不相及;就令铁舰成行,铁路四达,果以足恃欤?”。下列关于洋务运动失败主要原因的分析不符合郑观应观点的是:
A.郑观应认识到了社会制度层面的“体”与科学技术层面的“用”之间不是等同的关系。 |
B.郑观应认识到当时中国的落后最根本是社会制度的落后,而不仅仅是科学技术的落后。 |
C.郑观应认识到中国要发展就必须抛弃中国的体和用,不仅要“令铁舰成行,铁路四达”,而且要“议政于议院,以民主共和,谋定而后动”。 |
D.郑观应批评洋务运动遗体求用,舍本逐末,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说服力,反映了当时有些人对中国落后原因的认识又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
中国人自己创办的第一份近代报纸是
A.《邸报》 | B.《戏报》 | C.《中外纪闻》 | D.《昭文新报》 |
在中国近现代,有这样一种男式服饰,它有五粒纽扣,代表五族共和,它的四个口袋,代表礼义廉耻,它综合了西式服装与中式服装的特点,是一种直翻领有袋盖的四贴袋服装。它被定名为
A.长袍马褂 | B.西装 | C.中山装 | D.列宁装 |
一战期间,张謇创办的民族企业发展很快,但很快走了下坡路,根本原因是
A.近代中国矛盾错综复杂 | B.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
C.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性质 | D.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
外国资本主义入侵,使中国自然经济逐步解体,解体的含义是
A.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控制了中国市场 | B.大批洋货涌入中国 |
C.自然经济被近代企业取代 | D.封建农业和手工业逐渐分离并日益商品化 |
鸦片战争后,外国商品大量涌入中国,其中对中国影响最大的外国商品是
A.洋纱和洋布 | B.咖啡和可可 |
C.产于印度的茶叶 | D.产于泰国的香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