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说明文。(10分)
变噪为宝   郑 东
①我们生活的环境中充斥着各种各样的声音,当声音大到一定程度时,人们就将其称为噪音。大部分人都认为噪音让人心烦意乱,影响身心健康。但实际上,声音大小带来的舒适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的主观感觉。比如,有人喜欢欣赏轻柔舒缓的乐曲,而那些分贝在120以上的摇滚音乐,对于喜欢重金属音乐的人而言却美妙至极。噪音难道真的一无是处吗?我们有没有变噪为宝的妙方呢?
②实际上,人们无法忍受绝对安静的环境。有专家做过实验,在几乎没有声音的环境中,普通人最长只能忍受45分钟,继续待下去就会产生幻觉。所以对普通人而言,适当的噪音反而更有利于身心健康。
③新奥尔良大学的生物专家曾经对密西西比河里的一种鱼进行研究。这种鱼捕食时既不用视觉也不用嗅觉,而是使用身上的一个器官,这个器官在接触到浮游生物的电场时会发生反应。研究人员用声音对浮游生物的电场进行干扰,他们本以为鱼儿会很难再找到电场,但结果相反。由于噪音的介入,鱼儿变得更加灵活,因而也吃到了更多的食物。这个道理对于人类来说可能也一样。人类大脑皮层的神经细胞会放射出混乱的电子信号,它们被称为“神经噪音”。当这些神经细胞收到外界的声音刺激时,神经噪音就会增
加,但这并不会引起大脑混乱,反而可以令思维更加敏捷。所以,正是由于噪音的存在,人们才会比平时更集中精力,大脑才运用了比平常更多的神经细胞,人们的思维才因此变得更加敏捷。X|k | B| 1  . c|O |m
④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已经发现了很多合理利用噪音的好方法。比如,科学家发现,不同的植物对不同的噪音敏感程度也不一样。根据这个原理,他们制造出了噪音除草器。这种噪音除草器发出的噪音能使杂草的种子提前萌发,这样就能提前除掉杂草,以保证农作物的顺利生长。
⑤噪音还可抑制癌细胞的生长速度。德国科学家通过实验发现,在噪音环境中癌细胞的生长速度会减慢。这一发现可能将为治疗癌症开辟一条新的途径。佛莱堡医学院肿瘤科在海德堡德国音乐疗法研究中心的配合下成功地进行了这方面的初步实验。科学家们将试验皿中培养的肺癌细胞置于微型扬声器发出一定规律声音的环境中,结果发现,癌细胞的生长速度比正常条件下慢了大约20%。为了验证实验的可靠性,科学家们还通过使扬声器不发出声音而只是借助其磁场,对另一组试验皿中的癌细胞进行影响。实验表明,这一组癌细胞的生长速度并没有减慢。目前,德国有关的科学家也在考虑进行利用可控声音刺激法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大规模实验,以进一步验证这一发现的可靠性及可利用的价值。
⑥噪音其实也是一种能量,当声波遇到屏障时,声能会转化为电能。根据这一原理,人们设计并制造出了鼓膜式声波接收器,如此一来噪音也可以用来发电了。
⑦噪音还可以用来制服顽敌。一种被称为“噪音弹”的武器已经研制出来了,它能在爆炸的瞬间释放出大量噪音波,麻痹敌人的中枢神经系统,使敌人暂时昏迷。
⑧可是即便噪音有这么多的有用之处,很多人还是希望能消除那些分贝特别高的噪音。不过,结束噪音最好的办法就是利用另一种声音。所有的声音都是由一定的频谱组成的,如果有另一种声音,它的频谱与人们想消除的噪音一样,只是相位刚好相反,那么它就可以将这种噪音完全抵消掉,这种现象被称为“反相”。目前科学家正在研制这样一种设备,使其发出一种自巳对噪音进行中和的声音,从而消除噪音。新|课  |标|第  |一| 网
⑨噪音虽然为人所厌,但它客观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其实,人们已经习惯了生活在有一定噪音背景的环境中,一旦噪音消失,人们反而会感觉不安。所以噪音是生活的信号,我们只有想办法更好地利用它,才能使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1)噪音不是一无是处,因为①                     ,②                         
(2)随着科学技术的深入发展,人们发现了很多利用噪音的好方法:①利用噪音除草,②                        ,③                         ,④利用噪音来制服顽敌。(每空1分,共4分)
本文第⑤段画线句中的“大约”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3分)
                                                   
本文第⑤段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请指出其中一种并分析其作用。 (3分)
                                                   

科目 语文   题型 现代文阅读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说明对象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文后各题。(22分)
带着感激上路顾振威
⑴上初三时,我常常迟到。我的迟到与羊有关。每天上学时,我都先把羊从家里请出来,请到沟旁河堤上草儿丰茂的地方。羊在那儿静静地吃草,我在学校认真读书。
  ⑵老师对我说:“你成绩这么好,考上重点高中是十拿九稳的事,你不该把心思放在羊身上。”
  ⑶我诉苦:“不喂羊,我考上高中后从哪里弄学费?”
  ⑷后来,我的羊丢了,丢在河滩上,我一连找了两天也不见羊的影子。我哭成个泪人,为我那即将下崽的羊,为我那捉襟见肘的家。
  ⑸羊丢了,我还继续努力读书。7月,我如愿地领到了重点高中的录取通知书。看到背弯如弓的父母,我的心碎了。对这个穷家来说,一千多元的学费无疑是个天文数字。静夜,母亲痛苦地哀号起来。第二天,村里人踢破了我家的门槛:有送三元五元的,有送十元八元的。母亲枯皱的脸笑成怒放的秋菊,背弯得更像张弓了
  ⑹麻叔也来了。麻叔已经四十多岁了,因为他脸上麻子多头发稀,虽然有一身蛮力,上山能打猎下河会捉鱼,可四十多岁了仍是光棍一条。麻叔就抱着过一天少两晌的念头只求混个一日三餐。看到村中的瘸子从山外买回个媳妇儿,麻叔这才抖擞精神养了一大群羊,想把羊养大后卖了也从山外买个媳妇儿。
  ⑺麻叔蹲在石墩上一支接一支地抽烟,母亲在一旁耐心陪着。后来,麻叔颤抖着手从贴身衣袋里摸出一沓皱巴巴的票子,扔下就走。
  ⑻母亲撵到街上,将钱塞给麻叔:“孩子上学是需要钱,但不能花你买媳妇儿的钱。”
  ⑼麻叔瓮声瓮气地说:“这钱本来就该是你们家的,我喂的羊中个头最大带着四只羊羔的大黑就是你们家的,我偷了你们家的羊。”
  ⑽母亲笑道:“别骗我,我家的羊毛色纯白,而大黑毛纯黑,大黑怎会是我家的羊?”
  ⑾麻叔颤着声说:“实话告诉你,我用灶灰将你家的羊染成了黑色。大嫂,咱村老几辈有在县城上学的吗?孩子考上学不容易,你就让他上学吧!”
  ⑿麻叔披着褂子大踏步走了,母亲仍握着钱呆愣愣地站着。
  ⒀深夜,我们早已睡下了,突然传来了怯怯的敲门声。父亲开门一看,是村里的来彬。来彬勾着头蹲在地上,像个受审的犯人。父亲扔给来彬一支烟,他慌乱接住,点燃,闷头抽烟,烧到嘴才将烟头扔掉。来彬小声嗫嚅道:“大叔,你家的羊是我偷杀的,卖了八十块钱,我给你送钱来了。”
  ⒁站在一旁冷眼旁观的母亲说:“那是只母羊,怀了羊羔,你不该在芦苇荡里把它杀掉。”
  ⒂来彬惊愕万分地问:“大婶,你全都知道?”
  ⒃母亲喟然一叹:“你家媳妇儿躺在床上治病需要钱,我知道了又能怎样?”
  ⒄父老乡亲终于凑齐了我的学费。上路时,我泪水滂沱,不止一次地向前来送行的父老乡亲深深地鞠躬……
(选自《小小说月刊》2010年第5期)
阅读文章,我们发现:麻叔喂羊的目的是,来彬偷羊的目的是,他俩都愿承认是自己偷羊的原因
。(3分)
文章中“我”的情感经历了三次变化,依次如下,请在横线上填写出“我”情绪变化的原因。(6分)
①我哭成个泪人原因:
②我的心碎了原因:
③我泪水滂沱原因:
阅读文章,谈谈你对第⑸段划波浪线句子的理解。(3分)
母亲枯皱的脸笑成怒放的秋菊,背弯得更像张弓了。
品味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妙处。(4分)
(1)每天上学时,我都先把羊从家里出来,到沟旁河堤上草儿丰茂的地方。
(2)深夜,我们早已睡下了,突然传来了怯怯的敲门声。
文章中麻叔、来彬、母亲都是善良的人。请任选一人,结合文章,具体说说看:他(她)的善良体现在何处。(3分)
选择:具体分析:

文章第⒃段留有想象空间:母亲到底有没有接受来彬送还的80元钱?谈谈你的看法。(3分)

幸福铃声
①第一次强烈地想和老爸通电话,是在十年前,他生日的那天。
②那时候,我还在南方读书,交了学费,家里已无力支付我的生活费,日常开支基本上依赖学校的特困生补助和一些微薄的奖学金。我穿的衣服,是姐姐们的衣服改制而成的;鞋子,是母亲在灯下一针针做出来的;盖的被子,棉花是父亲借了亲戚家的,一天一夜时间亲手弹的……
③学校离家实在是太远了,为了省下路费,大学四年我没回过一次家。每个周末我都坐在校园的紫荆树下给父亲写信,告诉他,我又考了全年级第一名,拿到了一等奖学金;我在那件从高中时就穿的旧衣上贴了一朵精致的小花,穿在身上仍然漂亮。还告诉他,我们学校有一种紫色的花,常常在我写信的时候落下一两片,非常美丽温柔,但是在梦里我见到的却是家乡那片白绿交杂的生动的白桦林。并不是每封信都会寄出去,毕竟八分钱的邮资对我来说可能就意味着早上要吃不饱去上课。何况父母亲并不识字,每次要走到几里外的二姨家才能“听”到我信中的内容。
④没有信的日子,父亲是那么盼望能够知道女儿一切安好。于是我聪明的能解决一切困难的父亲想出一个绝妙的办法:他让二姨在回信里告诉我,镇上的一个小商店有电话,他和老板很熟,已经说好了,以后每个星期六晚七点我把电话“打”过去,他会准时等候在那里。而他,其实并不接那电话,只笑呵呵地张开嘴,贪婪地听着那美妙的来电铃声,直至它最后消失。他一直觉得那欢快的铃声就是他女儿的笑声,只要女儿的电话铃声准时响起,他就明白女儿在他乡一切都好。
⑤我家所在的村庄离镇上有十里路,中途有一片宽广的白桦林。每个星期六的黄昏,我的父亲——一个东北汉子,会雄赳赳气昂昂地两次穿过那片白桦林。母亲说村子里的人这一天都能听到他嘹亮的歌声和笑声。
⑥我还记得那个大雪纷飞的周末,那天是父亲的生日,我多么希望他能接我的电话,我有多少话要亲口对他说呀。我的论文在一家核心刊物上发表了,稿费我拿来买了马海毛,准备亲自给您织条围巾!有一个师兄一直和我每月去做义工,他说他也要给您“打电话”。我们寝室昨晚评比,老爸您获得“最有创意老爸”称号。还有,我要对您大声说,老爸,生日快乐!
⑦可是我笑呵呵的父亲等铃声消失后即刻站了起来,昂首走出了商店。等我手忙脚乱再插好卡拔电话过去时,商店老板告诉我:“闺女,外面都是白色的呢,你老爸现在应该走进那片白桦林了吧,我这里是看不到他的影子了,你老爸棒着呢!走起路来,谁都赶不上他。”
⑧那晚,我做了一个梦,梦见我的父亲穿着红披风站在那片白桦林里,四周都是电话机,他拨电话给我,爽朗地大笑:闺女呀,老爸现在有好多电话了呀!
⑨据说,父亲后来接到我的来信,听到我说非常希望那天他接电话,想亲自对他说生日快乐,就大笑:傻丫头,我不都在电话铃声里听到了嘛!
文章第②③两段交代了“我”怎样的家庭背景?(2分)
下列不能表现“我”尽量为家庭节省开支的一项是(2分) ( )

A.日常开销靠特困生补助和奖学金 B.所用物品是家里带去的,没花钱买
C.用稿费买马海毛为父亲织围巾 D.大学四年没有回家一次

E.用最节约的方式与家里通讯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父亲想出的既不花钱又可知道女儿一切安好的办法。(不超过30字)(3分)
请你体会:第⑦段划线的“即刻”“昂首”分别刻画出父亲当时怎样的心情?(4分)
文中“幸福铃声”是针对谁说的?“幸福”二字有哪些丰富的内涵?(鼓励有创意的答案)(4分)

有一天,本级的学生会干事到我寓里来了,要借我的讲义看。我检出来交给他们,却只翻检了一通,并没有带走。但他们一走,邮差就送到一封很厚的信,拆开看时,第一句是:
“你改悔罢!”
……其次的话,大略是说上年解剖学试验的题目,是藤野先生在讲义上做了记号,我预先知道的,所以能有这样的成绩。末尾是匿名。
我这才回忆到前几天的一件事。因为要开同级会,干事便在黑板上写广告,末一句是“请全数到会勿漏为要”,而且在“漏”字旁边加了一个圈。我当时虽然觉到圈得可笑,但是毫不介意,这回才悟出那字也在讥刺我了,犹言我得了教员漏泄出来的题目。
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
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到第二学年的终结,我便去寻藤野先生,告诉他我将不学医学,并且离开这仙台。
简要概括上文所写的主要的两件事。
(1)(2)
怎样理解文中画线的句子?
文中划线的两个“他们”,第一个“他们”指,后一个“他们”指
文中“呜呼,无法可想”的感慨,表现了“我”怎样的思想认识?
“我的意见却变化了”指的是( )。

A.对日本同学产生反感 B.要决定回国
C.作为中国人的“我”在日本人面前感到羞辱 D.作者弃医从文

上述所写的事,对你有哪些启示?

阅读下面文学作品,完成小题。
爱的教育
鲁守华
①蒋风先生最近荣获一个大奖——第十三届国际格林奖,成为首次获此殊荣的中国人。年内他将赴日本领奖。
  ②日前,在金华举行的“中国童诗”年会上,蒋风与老诗人圣野喜相逢,他对圣野说:想把这笔奖金贡献给我国的儿童文学评奖活动,就像当年陈伯吹先生曾经做过的那样。
  ③蒋风小时候叫蒋寿康,由于家里经济拮据,直到上小学3年级的年龄,才走进小学堂读书。
  ④在学校里,教蒋寿康算术的是斯紫辉老师。斯老师是诸暨人,长得美丽端庄,常穿着一件长旗袍,脸上带着微笑。
  ⑤斯老师爱孩子,她有一套很好的教学方法,经常讲故事给孩子们听,和他们一起做游戏,循循善诱地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和品德。
  ⑥有一个学期,斯老师每周安排一堂故事课,专门给同学们讲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的名著《爱的教育》,整整讲了一个学期。孩子们为故事中的人物深深感动。
  ⑦学期结束时,斯老师举行了一个特别的班会,她把班上的许多同学用书中的人物来命名,勤劳的就叫裘里亚,正直的就叫比卡隆,善良的就叫西西洛,勇敢的就叫马尔柯……蒋寿康坐在板凳上,他多么地希望斯老师也给自己起一个名字啊!可是,不知是他表现不突出、还是其他什么原因,名字一个个报过去了,蒋寿康没有听到斯老师用书中的人物给自己起名,顿时心里感到很委屈,急得眼泪差点掉下来。
  ⑧班会结束后,同学们的脸上个个绽开笑容,互相叫着刚刚被命名的名字,唯独蒋寿康独自站在一边,闷闷不乐。
  ⑨斯老师发现蒋寿康的神态不对,她突然意识到自己犯了一个大错误。于是,斯老师特地请蒋寿康到办公室里,满含歉意地对他说:“你看,都怪老师太粗心了,怎么把你给忘了。可是,现在没法再给你开一个班会啊。其实,你比裘里亚更勤劳、比比卡隆更正直、比西西洛更善良、比马尔柯更勇敢。怎么办呢?这样吧,让老师来弥补这个过错吧,老师就把最心爱的《爱的教育》送给你,算是老师给你赔个不是,好吗?”斯老师边说边打开《爱的教育》,并在扉页上写了两句话:“记住,永远做一个平凡的人;但是,要让自己平凡的心闪烁着不平凡的光彩。”
  ⑩斯老师题好字后,又对着蒋寿康念了一遍,叮嘱他要做一个好孩子。蒋寿康得到《爱的教育》,脸上立马多云转晴,阳光灿烂,他使劲点着头,向斯老师鞠了一个躬,高兴地回家了。
  ⑾自从得到斯老师赠送的《爱的教育》,蒋寿康经常在做完功课、帮助母亲做好家务后,拿出来阅读,他一次次被书中感人的情节所打动。阅读《爱的教育》,培养了他的一颗爱心,同时提高了他的写作能力,使他逐步走上了为孩子写作的文学道路。
⑿蒋寿康读中年级那年,上海《儿童杂志》举办了一次全国学生作文比赛,他跃跃一试写了一篇《北山游记》,获得了第十名。如今,他已是著名儿童文学理论家。
(摘自2011年9月16日《新民晚报》)
文章以“爱的教育”为标题有什么含义?(2分)
你从文中读出斯老师是一个怎样的老师?(3分)
请你对照文中前后两处画线句,结合生活体验,谈谈文中的“我”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情绪变化。(2分)
文章首段和尾段都交代了蒋风先生取得的卓越成就,请你说说这在全文中有何作用。(2分)
对于斯老师的赠言“记住,永远做一个平凡的人;但是,要让自己平凡的心闪烁着不平凡的光彩”,你是如何理解的?(3分)

阅读下面文学作品,完成小题。
一个外国孩子眼中的《新华字典》
陈亦权
  ①约翰是我们学校所特聘的外语教师,春节期间,他让远在英国的妻子和孩子一起来到中国团聚。
  ②他的孩子小约翰在伦敦读中学,也从课堂里学会了一些简单的中文,和我们沟通起来虽然不是非常流利,但也还算是可以相互理解彼此的意思。没几天,小约翰就和我那同样是正在读中学的儿子混熟了,时常一起玩游戏看书,两个人还时常一会儿中文一会儿英语,天南地北地聊。
  ③有一天晚上,小约翰很有兴致地说要自学中文,他一会儿翻《成语词典》学成语,一会儿翻《新华字典》掌握字义,正这么翻着,突然,他冲着我大声喊:老师,为什么的解释是这样的?太不可思议了!
  ④“猪”的注解有哪儿不对了?我好奇地走过去看,只见字典上这样写着:“猪:哺乳动物,肉可食,鬃可制刷,皮可制革,粪是很好的肥料!”
  ⑤我看了看后对小约翰说,这是正确的。小约翰没点头也没摇头,但内心里却似乎保持着他自己的某种想法,他沉思了片刻又自言自语地说:“这是对‘猪’的解释,那‘牛’字的解释又是怎么样的呢?”他刷刷几下就查到了“牛”字,这下,他似乎更加惊讶了,他用不可置信的口吻大声念了起来:“牛:哺乳动物,趾端有蹄,头上长一对角,是反刍类动物,力量很大,能耕田拉车,肉和奶可食,角、皮、骨可做器物!”
  ⑥小约翰用惊讶的神色看着我,我也很纳闷地看着他,这没有什么不妥啊,本来就是这样的嘛!
  ⑦小约翰眨了眨眼睛,居然又来了主意,要去查一查“驴”字的注解,我不禁也好奇地站在一边看着,查到“驴”字后,只见上面写着:“驴:哺乳动物,像马,比马小,能驮东西、拉车、耕田、供人骑乘,皮可制阿胶!”
  ⑧小约翰似乎对眼前的这本字典失望至极,他问我这类字典是不是给中国学生学习用的,我告诉他说大多数时候是学生们用的,但成人有时候也需要。小约翰听了叹了一口气说:“这太令人震惊了,居然这样解释这些动物!”
  ⑨我纳闷地说:“你觉得字典上的解释是错的?”
  ⑩“当然,而且还是非常错误!”小约翰说,“人是大自然中的一员,大自然里的每一种动物和人类都是平等的,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我们应该要爱惜它们,帮助他们,保护他们,而不是去利用它们。你看字典中的解释,不是用来吃,就是用来做劳动工具,甚至要把他们杀死后做成产品,这完全不是他们的朋友应该做的事情,我觉得那些注解会让中国的学生从认字开始就觉得动物并不值得尊重,会觉得动物只是用来杀掉吃的食品或者是用来使唤劳动的工具,甚至是一种产品,这和‘保护动物’的呼吁是完全背道而驰的!”
  ⑾小约翰的这番话使我怔住了,从他这个角度去理解,字典里对一些动物的解释确实缺乏“尊重”与“平等”,不是站在“朋友”的立场去介绍,而是站在一个屠夫的立场,对动物做出了残忍的,不人道的,野蛮并且自私的注解。 
(摘自《读者》2012-8)
文章结尾说“小约翰的这番话使我怔住了”,我为什么怔住了?(请你用原文回答)(2分)
第③段划波浪线句子小约翰冲着我大声喊:“陈老师,为什么‘猪’的解释是这样的?太不可思议了!”联系上下文,请你揣测小约翰此时的心理活动。
对下面各句中划线的词语进行品析。(4分)
(1)小约翰眨了眨眼睛,居然又来了主意,要去查一查“驴”字的注解。
(2)小约翰听了叹了一口气说:“这太令人震惊了,居然这样解释这些动物!”
小约翰说:“人是大自然中的一员,大自然里的每一种动物和人类都是平等的,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我们应该要爱惜它们,帮助他们,保护他们,而不是去利用它们。”你是否赞成他的观点?请你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