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①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的一次伟大转折②明确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任务③提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①②④ | D.②③ |
毛泽东1935年2月在《忆秦娥·娄山关》中写道:“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文中的“从头越”指的是()
A.南昌起义,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 |
B.进军井冈山,探索农村包围城市道路 |
C.遵义会议,中共不断走向成熟 |
D.长征胜利,中共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
1930年6月,中共党内有人在《新的革命高潮前面的诸问题)一文中写到:“乡村是统治阶级的四肢,城市才是他们的头脑与心腹,但只斩断了他的四肢,而没有斩断他的头脑,炸裂他的心腹,还不能致他的最后的死命。”这表明当时()
A.中共尚未找到革命胜利的正确道路 |
B.他基本认清了中国的国情 |
C.他看到工农力量的伟大 |
D.他反对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
1926年7月国民政府的《北伐宣言》称:“本党于此时机,熟察前因后果,深知中国人民困苦之根本原因,在帝国主义及其工具卖国军阀……而过去数年间之经验,已证明帝国主义者及卖国之军阀,实为和平统一之障碍,为革命势力之仇敌……不能不出师以剿除卖国军阀之势力。”对此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表达了全国人民的意愿 | B.反映了社会的主要矛盾 |
C.推动革命形势迅速发展 | D.奠定了国共合作的基础 |
陈独秀说:中共“一大”对“党的要求——无产阶级专政——悬在半空,到中共“二大”时就脚踏实地了,找到了中国实际的联系并决定了党要走的道路。”这是指中共“二大”()
A.制定了党的最高纲领 |
B.确定了与国民党合作的方针 |
C.制定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 |
D.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
19世纪的欧洲出现了一种“批判”的“主义”,对资本主义的矛盾和弊端作了广泛深刻的揭露和批判,倡导建立一个符合理性和正义要求的新社会,以宣传和示范方法来实现其主张。这种“批判”的“主义”是()
A.浪漫主义 | B.自由主义 |
C.空想社会主义 | D.科学社会主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