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在对疯牛病的病原体进行研究时发现,经淀粉酶、脂肪酶、核酸酶处理后该病原体仍具有感染性;但用蛋白酶处理后,此病原体失去感染性。由此可推出,与该病原体感染性相关的主要成分是
A.淀粉 | B.核酸 |
C.脂肪 | D.蛋白质 |
实验中用35S标记一定量的氨基酸,来培养某哺乳动物的乳腺细胞,测得与合成和分泌乳蛋白相关的一些细胞器上放射性强度的变化曲线如图甲所示,以及在此过程中有关的细胞结构膜面积的变化曲线如图乙所示。图中曲线所指代的细胞结构相同的是
A.b和d | B.c和d | C.a和e | D.a和d |
下列四位同学的实验操作方法或结果错误的一项是
A.花生种子含脂肪多且子叶厚,是用于脂肪鉴定的理想材料 |
B.蛋白质和双缩脲试剂作用呈紫色反应,该过程不需要加热 |
C.测定绿色植物的细胞呼吸时需在暗处进行,可以避免光合作用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
D.提取和分离绿叶中叶绿体色素时,滤纸条上最宽的色素带呈黄绿色 |
植物生长状态一致的新鲜叶片,用打孔器打出若干圆片,圆片平均分成甲、乙、丙三组,每组各置于一个密闭装置内,并分别给予a、b、c三种不同强度的光照,其他条件一致。照光相同时间后,测得各装置内氧气的增加量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光照强度为a时,光合作用停止 |
B.装置内增加的氧气中的氧元素全部来自于水 |
C.丙组装置内的CO2含量照光后比照光前低 |
D.该图反映了光合作用强度与光照强度的关系 |
提取鼠肝脏细胞的线粒体为实验材料,向盛有线粒体的试管中注入丙酮酸时,测得氧的消耗量较大;当注入葡萄糖时,测得氧的消耗量几乎为零;同时注入细胞溶胶和葡萄糖时,氧消耗量又较大。对上述实验结果的解释错误的是
A.线粒体内进行的是丙酮酸彻底分解和电子传递消耗氧气生成水的过程 |
B.在线粒体内不能完成葡萄糖的酵解,而能完成丙酮酸的分解过程 |
C.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是在细胞溶胶中完成的,不需要消耗氧气 |
D.需氧呼吸中,水的参与和生成都是在细胞溶胶中进行的 |
向正在进行需氧呼吸的细胞悬液中分别加入a、b、c、d四种抑制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a能抑制葡萄糖分解,则使丙酮酸增加 |
B.若b能抑制丙酮酸分解,则使葡萄糖的消耗增加 |
C.若c能抑制ATP的形成,则使ADP的消耗减少 |
D.若d能抑制[H]氧化成水,则使O2的消耗增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