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明用3%的可溶性淀粉溶液为底物,探究温度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他设置了4 组实验(除温度外其他条件均相同),待反应一段时间后取出试管,室温放置30分钟,加适量碘液,显色结果见下表(“+”越多,表示蓝色越深)。
试管编号 |
① |
② |
③ |
④ |
温度(℃) |
10 |
20 |
40 |
50 |
蓝色深浅 |
+++ |
++ |
+ |
++ |
根据实验结果,可知
A.蓝色越深,唾液淀粉酶活性越高 B.唾液淀粉酶活性在40℃比50℃高
C.温度越高,唾液淀粉酶活性越高 D.温度对唾液淀粉酶活性没有影响
农业生产上应用生长素类似物2,4—D做除草剂,消灭稻田杂草的原理是
A.高浓度溶液促进杂草衰老 |
B.高浓度溶液抑制杂草生长 |
C.高浓度溶液促进水稻生长,通过竞争使杂草得不到养料 |
D.低浓度溶液抑制杂草生长 |
下列反应属于条件反射的是
A.见到话梅就分泌唾液 | B.一粒糖放入口中,就分泌唾液 |
C.手一碰到火就缩回来 | D.婴儿出生就会吮奶 |
下列选项是第二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的是
A.马戏团的小狗会表演简单的加减计算 | B.打过针的婴儿,再见到护士就哭 |
C.叫小狗的名字时,它就摇着尾巴走过来。 | D.听“望梅止渴”的故事,就分泌唾液 |
近年来,在江河湖泊中发生的“水华”是由于主要发生在春秋两季,而夏季的密度处于低谷,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春季末,藻类急剧减少是因为水体中营养物质急剧减少 |
B.复季温度过高,浮游植物光合酶活性下降 |
C.夏季水中溶解氧较高,微生物分解作用强 |
D.秋季早期,温度、光照适宜,营养丰富,藻类大量 |
随着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对农业害虫可采取综合防治的措施。为除去有害于农作物的某种害虫而引入捕食蜘蛛后,对这两个种群数量变化进行调查,得出如图所示的结果。下列关于对此过程的推理正确的是 ()
A.害虫没有危害农作物 |
B.在A期间,如果在农田中喷洒针对害虫的农药,则蜘蛛的数量将增加得更快 |
C.在B期间蜘蛛数量较快减少的原因是该种蜘蛛的食物不足 |
D.在C期间是两个种群的数量基本保持不变,这是因为两者之间已不存在食物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