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格尔认为:“矛盾则是一切运动和生命力的根源;事物只因为自身具有了矛盾,它才会运动。”杜林则认为:“在事物中没有任何矛盾。”这种分歧体现了( )
A.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根本对立 | 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根本对立 |
C.唯物论和唯心论的根本对立 | D.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对立 |
下列与“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这句诗包含相同哲理的是( )
A.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
B.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C.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
D.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
王安石以“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的诗句,题咏秋菊。苏东坡则认为秋菊不可能像春花那样落英满地,以“秋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的诗句加以嘲讽。后来,苏东坡在黄州果见秋菊落英,方知自己错了。在这件事上,苏东坡错在他不懂得
A.下结论要以事实为依据 |
B.认识受时间、地点和条件的限制( ) |
C.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的特点 |
D.对同一对象的认识,不同的人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
图中两个市场调查员对同一地区的调查之所以得出截然不同的结论,是由( )
①反映客观世界的侧重点的不同决定的
②意识反映客观世界的主动创造性的不同决定的
③是否如实反映客观对象决定的
④是否实现了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统一决定的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在《十二五规划纲要》中,GDP硬性目标“隐居”了。有关人士指出,这不是说我们不再关心GDP增长的“快”,而是说在当前要特别强调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特别强调经济发展的“好”,避免一些地方片面追求经济发展的“快”。这说明()
①事物变化的趋势就是发展
②联系是普遍的,有条件的
③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④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
A.①② | B.②④ | C.②③ | D.③④ |
我国北方地区受旱严重。为了缓解旱情,北方各省市纷纷采取人工降雨,收到了良好效果。人工降雨是利用云层中的水汽,人工创造成雨条件,形成降雨。这说明()
A.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战胜自然 |
B.人们可以改变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为人类造福 |
C.人们可以创造规律和条件,改造大自然 |
D.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