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
|
中国 |
欧盟 |
|
概 况 |
政治 |
联合国创始会员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坚持反恐、多边主义和国际关系民主化……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建设性作用 |
在国际事务中坚持用一个声音说话,坚持反对恐怖主义,积极推动世界多极化进程。在众多国际组织以及国际事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重要成员国英国、法国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
经济 |
当今世界人口最多、发展最快的发展中大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具有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但在环保、城镇化等众多领域相对落后 |
涵盖27个国家,总人口5.025亿,国民生产总值高达14.6万亿美元。在环境科学、生物医药、工程学、物理学、化学等众多领域具有强大研究实力,在城镇化方面有许多先进的、独到的经验 |
|
文化 |
世界文明古国之一,传统的儒家“德治”思想对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
世界文明重要发祥地,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博爱”思想对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 |
|
困 境 |
部分欧盟国家坚持对华武器禁售令,在涉藏、涉台、人权等问题上对华指手划脚。中欧贸易投资下滑,欧盟贸易保护主义明显抬头,对中国的光伏等多个产业发起“反倾销”调查,双方贸易摩擦有所加剧。中欧文化差异和价值观不同,双方在一些事务上存在分歧 |
根据上表,回答下列问题。
(1) 2013年是中欧建立________关系10周年。(2分)
(2) 有人说:“不断壮大的欧盟是推动世界向多极化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请你为此观点提供论据。(4分)
(3) 面对中欧关系困境,你认为双方应如何推动中欧关系健康发展?(6分)
苏州是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和重要的旅游城市,悠久的历史孕育了博大精深、风格独特的吴文化和绚丽多彩、形式多样的民间艺术。苏州曾多次成功举办在海内外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文化节庆活动,在弘扬地域文化特色的同时,博采众长,努力探索出一条“政府推动、社会支持、市场运作、群众参与、同心协力、联手办节”的文化发展路子。当前,苏州已进入了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关键时期,苏州将继续把城市文化建设摆到重要位置,保护好、传承好和弘扬好苏州优秀传统文化,并使之与现代文明相融合,有效转化为文化发展的竞争优势,努力在科学发展观的实践中走出一条符合苏州实际的文化建设新路子。
结合材料,就怎样推动苏州市文化创新提出合理化建议。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近年来,名人故里之争愈演愈烈。中国旅游研究院国际所博士马仪亮认为,这表面上是争名,归根结底还是在争利。短期而言或许对少数地方知名度提高和经济发展有益,一旦争到名人故里,将会提高地方知名度,并获得客观的旅游收益。正是这种巨大的经济空间,使得各地乐此不疲,一些地方政府也因此成为这些“文化战”背后的推手。
(1)从文化与经济的关系角度简要评析名人故里之争这一现象。
(2)你是否赞同争夺名人故里的行为?运用文化生活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某班同学围绕我国领海主权问题开展探究性学习。以下是他们收集的材料:
材料一 2012年9月25日上午,中国首艘航空母舰“辽宁舰”正式交接入列。11月25日,歼15的服役为我们的航母形成战斗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材料二 海南省人大常委会11月21日审议通过新修订的《海南省沿海边防治安管理条例》,明确界定外国船舶及其人员进入海南管辖海域不得违反沿海边防治安管理的六项行为。对非法进入海南省管辖海域的外国船舶,《条例》要求公安边防机关可依法采取登临,检查,扣押,驱逐,令其停航、改航、返航等措施予以处置。
通过探究,同学们得出了这样的结论:中国在南海维权问题上做到了有理有力,寸土不让。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相关知识,分析中国为什么能在南海维权问题上做到有理有力。
阅读材料,回答下题。
材料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一些国家根据历史上“国强必霸”的逻辑,渲染“中国威胁论”。然而,中国一不输出革命,二不输出饥饿和贫困,三不去折腾他国。中国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别国合理关切,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2013年3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访问非洲期间,宣布未来3年内中方将向非洲提供200亿美元贷款,在力所能及范围内帮助其他国家发展。中国真诚致力于推动国际关系更加民主化、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更加公正合理发展。
结合材料,从政治生活角度,分析我国政府为什么要致力于走和平发展道路,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
十八大报告首提“建设美丽中国”,这六个字勾画出未来中国发展的一幅盛世美景,让人充满期盼和遐想。从“人定胜天”的万丈豪情到“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再到可感、可知、可评价的“美丽中国”,说明我们党的执政理念越来越尊重自然,越来越尊重人民感受。建设美丽中国是全社会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事业,需要政府、公众各尽其责、各尽其能、各尽其力。我们有理由相信,在“美丽中国”理念的指导下,只要我们脚踏实地、不懈努力,天蓝、地绿、水净的“美丽中国”,一定会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实现。
有人说建设“美丽中国”关键在中国共产党,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有关知识,分析这一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