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民的政治生活中,衡量公民参与感、责任感的重要标志是
A.是否直接参与了国家事务的管理 |
B.是否直接参与了社会事务的管理 |
C.是否向国家机关提出建议以及被采纳了多少 |
D.是否积极参加选举、认真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
关于运动的说法有“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世界的发展是绝对精神的自我运动”,以上观点依次属于
A.辩证法、二元论、主观唯心主义 |
B.辩证法、诡辩论、客观唯心主义 |
C.诡辩论、辩证法、客观唯心主义 |
D.辩证法、诡辩论、主观唯心主义 |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句话蕴含的哲理是
A.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 B.运动是有规律的 |
C.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 D.运动是离不开物质的 |
2011年“六·五”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确定为“共建生态文明,共享
绿色未来”。该图是《让地球绿起来》的宣传画,它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A.一切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
B.规律可以被人认识 |
C.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尊重自然规律 |
D.整体具有部分所不具有的功能 |
“第六态”物质的发现是世界重大科技成就之一。而人们过去只知道气态、固态、液态、等离子态和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态等五种颜色的形态。从哲学上看,物质“第六态”的发现表明
A.物质世界的演进取决于人类智力的发达程度 |
B.人类的认识能力随着客观世界的变化而提高 |
C.认识的深度和广度是由认识工具决定的 |
D.世界的本原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客观实在 |
庄子曰:“精神出于道,形本生于精。”与这一观点所蕴含的哲理相一致的是
A.精神不是万能的 | B.古今异俗,新故异备 |
C.理在事先,理生万物 | D.万物独化,物各自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