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艾弗里用肺炎双球菌来探究遗传物质的问题。实验的材料:S型细菌、R型细菌、DNA水解酶、培养基、培养皿等。艾弗里等人先做了以下三组实验:
①S型细菌的蛋白质+R型活细菌→R型菌落
②S型细菌荚膜中的多糖+R型活细菌→R型菌落
③S型细菌的DNA+R型活细菌→R型菌落+S型菌落
艾弗里等人发现实验步骤并不严密,于是又做了第四组实验,请按照①②③中的表达格式,(1)写出第四组实验方法和结果: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述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实验最关键的设计思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肺炎双球菌具有的细胞器是____________;其控制性状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
(12分)研究证实ATP既是“能量通货”,也可作为神经细胞间信息传递中的一种信号分子,其作为信号分子的作用机理下图所示。请分析回答:
(1)神经细胞中ATP的产生(细胞结构),其结构简式是。
(2)一些神经细胞不仅能释放典型神经递质,还能释放ATP,两者均能引起受体细胞的膜电位变化。据图分析,科学家当初推测ATP可作为神经细胞间传递信息的信号分子的实验思路是:
①科学家用化学物质阻断后,发现靶细胞膜能接受到部分神经信号;
②科学家寻找到靶细胞膜上有ATP的。
(3)为了研究X物质对动物细胞的影响,某研究小组用不同浓度的X物质将细胞处理24小时。然后测量各组细胞内ATP的浓度和细胞死亡的百分率,经过多次试验后,所得数据如下表所示:
实验编号 |
X物质浓度(ng mL-1) |
细胞内ATP浓度(nmoL mL-1) |
细胞死亡百分率 |
A |
0 |
80 |
1 |
B |
2 |
70 |
3 |
C |
4 |
50 |
10 |
D |
8 |
20 |
25 |
E |
16 |
5 |
70 |
①该实验的因变量是。
②若用混有浓度为2ng mL-1的X物质的饲料饲喂大鼠,其小肠的消化和吸收功能受到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将玉米的PEPC酶基因导入水稻后,测得光照强度对转基因水稻和原种水稻的气孔导度及光合速率的影响结果,如下图所示。(注:气孔导度越大,气孔开放程度越高)
(1)水稻叶肉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_____,捕获光能的色素中含量最多的是______。
(2)CO2通过气孔进入叶肉细胞后,首先与_____结合而被固定,固定产物的还原需要光反应提供__________。
(3)光照强度低于8×102μmol·m-2·s-1时,影响转基因水稻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光照强度为10~14×102μmol·m-2·s-1时,原种水稻的气孔导度下降但光合速率基本不变,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
(4)分析图中信息,PEPC酶所起的作用是_____;转基因水稻更适宜栽种在_____环境中。
甲图为病毒侵入机体被杀伤过程图解,乙图为某淋巴细胞的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
(1)甲图通过细胞①进行免疫的方式成为。该细胞是由细胞分化而来的。
(2)乙图细胞为细胞,它是由细胞分化而来的,其分泌产生活性物质的化学本质是。
下图为人体组织局部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3、5、6构成人体内的_______,图中5和6在成分上的主要差别是6中。
(2)如果该图为胰岛的局部组织,一名健康的成年人在饥饿状态下,含量会明显增加的激素是_______________。该激素是由 细胞分泌的。
(3)如果婴儿以奶粉为主食,当奶粉中蛋白质含量不足时,娃娃的头部会发生浮肿而形成“大头娃娃”,其主要原因是图中 增多所致。
2009年12月7~18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世界气候大会,中国政府作出了降低国内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承诺,到2020年中国国内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05年下降40%一50%,低碳经济与绿色生活方式引起人们重视。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碳从无机环境中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①主要是。
(2)垃圾资源化、无害化是绿色城市的重要标志之一,可将回收后无法直接利用的有机废物发酵处理,该过程所利用的生物属于生态系统的成分。
(3)煤是“高碳”能源,通过燃烧,碳主要以的形式进入大气圈。
(4)上图框绿色植物和动物之间存在着“食与被食”的关系,相邻物种的某些个体行为和种群特征为对方提供了大量的有用信息,这说明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若上图虚线框中的种群及相互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假设E种群中的能量是5.8×109 kJ;B种群中的能量为1.3×108 kJ。若能量的传递效率为10%~20%,则A种群中的能量至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k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