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史学家指出“17世纪和18世纪初,西方人对中国的历史、艺术、哲学,完全入迷了。”然而到了“18世纪末,欧洲人对中国的自然资源更感兴趣。”引起此兴趣变化直接相关的是
A.中国资源的丰富 | B.新航路的开辟 |
C.工业革命的需求 | D.世界市场的形成 |
联合国大厦有一幅彩色大型壁画,其主题是“黄金法则”:“你不想人家那样对待你,你也不要那样对待别人。”我国外交政策最能体现该法则的是
A.“一边倒”政策 | B.“另起炉灶” |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D.多边外交政策 |
1984年7月,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指出:“面向21世纪,在日本人一致同意前提下,大胆触动过去意见纷纭或回避触及的问题,重新形成统一看法,以促进日本作为一个国家和民族在世界上堂堂正正地前进,推动国家的发展。”这不能表明
A.日本积极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 | B.日本企图摆脱雅尔塔体制的束缚 |
C.日本要求提高自身的国际地位 | D.日本政府将正视历史,勇担责任 |
一位学者认为:“除了西方自由主义的民主制度之外,已找不到足以代替它且具存活能力的其他体系。”并认为:“世界性的意识形态斗争不再存在,代之而起的将是经济流通、无止境地解决技术问题、环境问题以及品味微妙的消费者需求之满足。”上述说法应出现于
A.巴黎公社失败时 | B.世贸组织成立时 |
C.世界两极格局确立时 | D.东欧剧变及苏联解体时 |
1953年,朝鲜战争结束后,大批朝鲜、韩国民众因为战争而离散。1985年,朝韩双方进行了第一次大规模离散家属的互访。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①朝鲜分裂根源于民族矛盾的激化②亲人的离散是两极世界下的悲剧③家属的重逢由于美苏冲突的结束④两极格局解体推动朝鲜半岛缓和
A.①③④ | B.② | C.②③ | D.②③④ |
俄罗斯现任总理普京曾说:“谁要是不为苏联解体而感到遗憾,他就是没有心肝;谁要是想恢复原来模样的苏联,他就是没有头脑。”普京的“遗憾”主要指
A.社会主义制度的结束 | B.高度集中体制被打破 |
C.人民生活水平的降低 | D.超级大国地位的丧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