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做“研究平抛运动”的实验中,为了确定小球在不同时刻在空中所通过的位置,实验时用了如图5-3-12所示的装置.先将斜槽轨道的末端调整水平,在一块平整的木板表面钉上白纸和复写纸.将该木板竖直立于水平地面上,使小球从斜槽上紧靠挡板处由静止释放,小球撞到木板并在白纸上留下痕迹A;将木板向远离槽口平移距离x,再使小球从斜槽上紧靠挡板处由静止释放,小球撞在木板上得到痕迹B;又将木板再向远离槽口平移距离x,小球再从斜槽上紧靠挡板处由静止释放,再得到痕迹C.
若测得木板每次移动距离x=10.00 cm,A、B间距离y1=5.02 cm,B、C间距离y2=14.82 cm.请回答以下问题(g=9.80 m/s2)
(1)为什么每次都要使小球从斜槽上紧靠挡板处由静止释放?__________.
(2)根据以上直接测量的物理量来求得小球初速度的表达式为v0=__________.(用题中所给字母表示)
(3)小球初速度的值为v0=__________ m/s.
在“利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某同学测得以下数据:摆线长为L,摆球的直径为d,单摆完成N次全振动的时间为t,则
(1)用L、d、N、t表示重力加速度g=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测得的g值偏小,可能原因是:
A.测摆线长时摆线拉得过紧。 |
B.摆线上端未牢固地系于悬点,振动中出现松动,使摆线长度增加了。 |
C.开始计时时,秒表过迟按下。 |
D.实验中误将51次全振动计为49次。 |
如图所示,某同学在研究平抛运动的试验中,在小方格纸上画出小球做平抛运动的轨迹后,又在轨迹上取初a,b,c,d四个点(轨迹已檫去)。已知小方格纸的边长为L=2.5cm,g=10m/s2.请你根据小方格纸上的信息,通过分析计算,完成下面几个问题:
(1)小球从 ab,b
c,c
d所经历的时间————————————(填“相等”或“不相等”)。
(2)平抛运动在竖直方向上是自由落体运动,根据小球从ab,b
c,c
d的竖直方向位移差,求出小球在上述过程中的时间为——————————————。
(3)再根据水平位移,求出小球平抛运动的初速度V0=——————————
(4)从抛出点到b点所经历的时间为————————————————————。
如图所示,利用斜面小槽等器材研究平抛运动。让钢球从斜槽上滚下,经过水平槽飞出后做平抛运动,设法用铅笔描出小球经过的某一位置。若每次都使钢球在斜槽上同一位置滚下,通过多次试验,在竖直白纸上记录钢球所经过的多个位置,连起来就得到钢球做平抛运动的轨迹。
(1)某同学在安装实验装置和进行其余的操作时都准确无误,他在分析数据时所建立的坐标系如图所示。他的错误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同学在描出的平抛运动轨迹图上任取一点(x,y).运用公式————————————————求小球的初速度时,这样测得的平抛初速度值与真实值相比——————————(填“偏大”,“偏小”或“相等”)
某同学设计了一个测定激光的波长的实验装置如图9(a)所示,激光器发出的一束直径很小的红色激光进入一个一端装有双缝、另一端装有感光片的遮光筒,感光片的位置上出现一排等距的亮点,图9(b)中的黑点代表亮点的中心位置.
图9
(1)这个现象说明激光具有________________性.
(2)通过测量相邻光点的距离可算出激光的波长,据资料介绍,如果双缝的缝间距离为a,双缝到感光片的距离为L,感光片上相邻两光点间的距离为b,则激光的波长λ=.
该同学测得L=1.0000 m、缝间距a=0.220 mm,用带十分度游标的卡尺测感光片上的点的距离时,尺与点的中心位置如图9(b)所示.
图9(b)图中第1到第4个光点的距离是____________ mm.实验中激光的波长λ=________ m.(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利用如图所示的电路测电源电动势E及电阻R1和R2的阻值。实验器材有:待测电源E(不计内阻),待测电阻R1、R2,电压表V(量程为3.0 V,内阻很大),电阻箱R(0~99.99 Ω),单刀单掷开关S1,单刀双掷开关S2,导线若干。
(1)测电阻R1的阻值:先闭合S1,将S2切换到a,调节电阻箱,读出其示数r和对应的电压表示数U1,保持电阻箱示数不变,再将S2切换到b,读出电压表的示数U2,则电阻R1的表达式为R1=_____________。
(2)若测得电阻R1=1.8 Ω,接着测电源电动势E和电阻R2的阻值。实验方法:闭合S1,将S2切换到a,多次调节电阻箱,读出多组电阻箱示数R和对应的电压表示数U,由测得的数据,绘出图示的图线。则电源电动势E=________V,电阻R2=________Ω(保留2位有效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