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从诞生于上海到在北京执掌全国政权,中共整整奋斗了28年。“日出东方、星火燎原、力挽狂澜、灯塔指引、进京赶考”这五个关键词高度概括了中共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不朽业绩,其中与“力挽狂澜”相对应的重大历史事件应是

A.八七会议 B.工农武装割据 C.遵义会议 D.七届二中全会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西藏和平解放 抗日战争 多民族政权的并立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当代著名历史学家雷颐在谈及民族主义时说:“一个正义的运动,只有情感是不够的,民族主义也一样。没有理性的指导和束缚,就很容易被各式各样的人所利用。”下列能够论证上述观点的是

A.辛亥革命 B.太平天国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国民革命运动

蒋介石曾称赞“太平天国之历史,为十九世纪在东方第一光荣之历史。”但是,1930年后则对太平天国运动进行了全面的否定和批判。导致这种转变的原因应该是

A.国共第一次合作破裂
B.中共领导的土地革命蓬勃发展
C.抗日战争的爆发
D.新中国对太平天国运动的肯定

《天朝田亩制度》中,从“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银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等语,可知太平天国的理想境地是

A.共产与民主 B.共产与平等
C.平等与自由 D.民主与科学

太平天国东王杨秀清是广西人,世代以烧炭种山为业,父母去世后,离家流浪,与人结伙护送洋货,交结不少两广江湖豪客。鸦片战争后失业回到家乡,做烧炭工人。杨秀清的“失业”,与某城市的开港有关。该城市应是:

A.广州 B.上海 C.天津 D.南京

“冲击----回应”曾是史学界解释中国近代历史的模式之一,强调挑战----刺激----机遇----进步的关系。下列选项中,符合这一模式的对应关系的一组是:
外部的冲击中国的回应

A.鸦片战争开展“洋务运动”
B.第二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政权提出了农民群众的理想追求
C.甲午中日战争清廷实施军事改革,知识界与民众展开救亡图存斗争
D.八国联军侵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