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理群在《天地玄黄》中记载了某民国杂志刊登的一则小品:“法币满地,深可没胫,行人往来践踏,绝无俯身拾之者,谓之‘路不拾遗’。”小品所反映的“路不拾遗”情景最有可能出现在
A.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 B.抗日战争时期 | C.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 D.解放战争时期 |
彼特拉克说:“我不想变成上帝,或者居在永恒中…… 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对我就够了。这是我祈求的一切,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以上观点反映了他
A.重视人的价值,崇尚人性 | B.反对人们对现世生活的追求 |
C.反对个人私欲的膨胀、泛滥 | D.维护教会的神学和世俗权威 |
图为《最后的晚餐》,故事取材于《圣经》,但画中人物包括耶稣都没有圣光,取而代之的是自然光,所有人物的姿态和常人无异。这幅画主要体现了
A.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传统 | B.人文主义的核心思想 |
C.成熟的资产阶级思想体系 | D.“主权在民”的原则 |
意大利文艺复兴产生的背景是:①资本主义萌芽首先出现②资产阶级力量强大③具有不可多得的人才优势④丰厚的文化遗产是文艺复兴产生的重要条件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 |
恩格斯曾指出,西欧中世纪的历史只知道一种形式的意识形态。这种“意识形态”是指
A.君权神授观念 | B.人文主义思想 | C.基督教神学思想 | D.自然法精神 |
论文的关键词对内容有着提纲挈领的作用。有一篇评价某历史人物的论文,关键词有“哲学家”“中庸之道”“逻辑学”等,该人物最有可能是
A.亚里士多德 | B.墨子 | C.普罗塔戈拉 | D.孔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