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以后,新的中央领导集体反复强调改革的重要性,强调了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中央领导集体做出这样判断的社会历史依据是:①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反作用。 ②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总是存在的。 ③ 生产关系需要不断调整以适应生产力的要求 ④ 改革是发展社会主义特色的强大动力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③④ |
建国初期的指令性计划在改变我国落后的经济面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方面,作用很大。以下关于指令性计划的正确理解是()
①国家各级计划机关从全局利益出发,向国有企业直接下达的具有约束力的计划 ②主要是根据社会需求制定的,纳入指令性计划的产品一般由国家直接调拨分配 ③指令性计划一经下达,各级计划执行单位就必须坚决完成 ④单纯依靠指令性计划指标,难以做到充分发展商品经济,促使企业提高效率、灵活经营,灵敏地适应复杂多变的社会需求
A.① | B.①② | C.①②③ | D.①②③④ |
改革开放以前,某冶炼厂不能直接把自己的产品卖给对面的电缆厂,电缆厂用铜也不能直接从对面的冶炼厂购买,而要到相隔数千千米的南方去运。这是 …()
A.地方保护主义的体现 |
B.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弊端的体现 |
C.两厂家激烈竞争的体现 |
D.打破平均主义“大锅饭”的体现 |
公有制在国民经济中的主体地位是在年确立的()
A.1949 功 | B.1956 | C.1949—1956 | D.1978 |
新中国成立之初的经济体制是属于()
A.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
B.有市场调节的计划经济体制 |
C.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 |
D.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经济体制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联邦德国政府推行“社会市场经济”的政策,主张社会市场经济不是放任自由式的市场经济,而是有意识地从社会政策角度加以控制的市场经济。以下解释正确的是()
A.德国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趋势加强 |
B.德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趋势加强 |
C.德国由市场经济向计划经济过渡 |
D.二战后,德国政治民主趋势更加明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