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试图通过实验来了解H5N1禽流感病毒侵入家禽的一些过程,设计实验如下:一段时间后,检测子代H5N1病毒的放射性及S、P元素,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试管③中H5N1禽流感病毒中含P元素情况是 ;在试管⑥中H5N1禽流感病毒中含P元素情况是 ,含S元素情况是 。
(2)组成H5N1禽流感病毒遗传物质RNA分子的基本单位是 。
(3)若已知DNA是一条单链的碱基组成是ATGCCAT,则它的互补的另一条链的碱基组成为_______;若DNA分子的2条链分别为m链和n链,若m链中的(A+G)/(T+C)=0. 8时,在n链中,这种比例是 ;若一个DNA分子中,腺嘌呤含量为15%,复制所用的原料为3H标记的脱氧核苷酸,经四次复制后,不含3H的DNA单链占全部DNA单链的______,子代DNA分子中胞嘧啶的比例为__________。
2009 年初,我国北方大旱。在生物兴趣小组聚会上,同学们谈论到了干旱与农作物的问题,现请你参与讨论并作回答。
(1) 农作物在缺水初期叶片气孔会自动关闭,以减小水分散失,但也会抑制自身光合作用的_______反应,造成光合作用减弱。同时还会抑制植物自身对N、P等矿质元素的运输,进而影响叶片合成与光合作用有关的化合物,例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回答两种即可)。
(2) 在干旱地区,用银灰色的塑料薄膜覆盖土地,可以有效减少土壤水分的蒸发。而且,由于塑料薄膜的反光效应可增强植株下、中部叶片光合作用的________反应,从而提高产量。
(3) 人们发现一些抗旱植物的原产地主要分布在干旱地区。从生物进化角度看,抗旱类型的形成是__________________的结果。
(4)抗旱植物具有适应干旱环境的一系列生理特点。例如根系发达,并且根毛细胞液泡中贮存的氨基酸、糖类等代谢产物的浓度__________________。在叶片形态结构上也有适应千旱的特点。下表4 种植物叶片中,最适应干旱环境的是()
叶片 |
表面积(mm2) |
体积(mm3) |
表皮厚度(um) |
A |
292 |
64 |
14 |
B |
144 |
63 |
24 |
C |
301 |
62 |
15 |
D |
593 |
121 |
13 |
(5)据悉,我国科学家正在积极克隆荒漠植物甘草的一系列抗旱基因。通过生物工程技术培育出多种抗旱农作物已为期不远。这也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__________使用价值。
(6)科学家在研究过程中又发现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在陆生植物繁茂的北半球中纬度地区冬季高于夏季,呈现明显的季节变化。这是因为。
(一) 某科学家设计了一个光合作用的实验。实验前,他向一个密闭容器的溶液中加进了一定量的ATP、NADPH、磷酸盐、光合色素及有关的酶等,然后按图示的条件进行Ⅰ、Ⅱ两个阶段的实验,并绘制了相关的曲线图。请分析回答:
(1)阶段Ⅰ积累的主要物质,除葡萄糖外还应有。
(2)曲线中,从点以后,可检测出“电子流”。
(3)曲线BC与DE段下降的原因相同吗?为什么?,
。
(4)该科学家设计这个实验装置相当于植物体中的哪种细胞器?。
(二)现在很多地区的农民利用塑料大棚培植花卉、蔬菜,不但丰富了市场,而且能收到较好的经济效益。试结合大棚内种植中的一些技术环节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在寒冷的冬季,大棚内仍有较高的温度,能保证植物的正常成长,大棚内温度较高的原因是:
①;
②。
地球“温室效应”中和塑料大棚内起作用物质是。
(2)制大棚所用的塑料薄膜有多种颜色,如无色、红色、绿色、蓝色等,从促进光合作用的角度分析,何种颜色最好?。
(3)夜间适当大棚内的温度,有利于提高植物产量,因为
。
(4)大棚内每天要适合通风,否则棚内植物将不能成长,这主要是因为
。
Mikael为了探究光照强度和光合作用速率的关系,以便为西红柿生长提供最佳光照强度。实验如下:实验过程:他取几株都有5片叶片的西红柿植株,分别放在密闭的玻璃容器中。实验开始他测定了CO2的浓度,12小时后再次测定CO2的浓度。他还采用7种不同的光照强度,并通过隔热装置使光线通过而热不通过。
实验结果:
温度℃ |
光照强度:普通阳光(%) |
开始时的CO2浓度(%) |
12小时后 CO2浓度(%) |
25 |
0 |
0.35 |
0.368 |
25 |
10 |
0.35 |
0.342 |
25 |
20 |
0.35 |
0.306 |
25 |
40 |
0.35 |
0.289 |
25 |
60 |
0.35 |
0.282 |
25 |
80 |
0.35 |
0.280 |
25 |
95 |
0.35 |
0.279 |
请你据此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这一实验的自变量是什么?。说出该实验中的一种控制变量。
(2)Mikael设计的探究实验在各种光照强度变化中分别使用了不同株植物。这是一个好的设计吗?为什么?
。
(3)在这一实验中Mikael将其中一个装置保持在黑暗中的目的是
。
(4)Mikael对探究结果感到失望。他说,“我仍然不能确切地知道哪种光照强度最好?”请你为他的进一步探究提供建议
。
(5)Mikael要用曲线图表示他的实验结果。怎样最好地图示结果?(在四项备选项中选择)。
A.柱形图,12小时后的二氧化碳浓度和光照强度分别为纵坐标和横坐标 |
B.柱形图,开始时的二氧化碳浓度和光照强度分别为纵坐标和横坐标 |
C.曲线图,12小时后的二氧化碳浓度和光照强度分别为纵坐标和横坐标 |
D.曲线图,开始时的二氧化碳浓度和光照强度分别为纵坐标和横坐标 |
回答下列生物学问题:
I、某小组用依乐藻进行光合作用的实验,他们将一枝依乐藻浸在加有适宜培养液的大试管中(室温20℃),可观察到光下枝条放出气泡。他们以太阳灯作为光源,移动太阳灯使之与大试管的距离不同,结果如图1中曲线1,请回答:
(1)该实验研究的是对光合速率的影响,以衡量光合速率。
(2)B点的含义是。
(3)该小组在室温10℃和30℃时分别进行了实验,结果如曲线2和曲线3。D点的限制因素是;A点的C3含量(大于、小于、等于)C点。
(4)该小组分离出依乐藻中的叶绿体(见图2叶绿体的模式图)在适宜条件下培养,在b上发生的能量转换为→→ ,由b转移至c的物质主要包括。
下图甲表示某植物叶肉细胞内的部分结构及相关的代谢过程。乙图表示某植物在光照充足的条件下,温度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速率的影响。丙图表示在光照条件下改变CO2的供应,物质A和物质B的浓度变化情况。请据图分析回答:
(1)如果甲图中的叶肉细胞处于2℃的环境中,气体转移基本停止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图中M点表示的生物学意义是。在M点时,叶绿体内ATP移动的方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_。在M点时,可以发生甲图中的哪些过程?____________(用图中字母表示)。
(3)乙图中在40℃~60 ℃范围内,随着温度上升,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变化速率不同,其主要原因是。
(4)丙图显示,在光照下物质A和物质B的浓度很快达到饱和并保持稳定。此时突然中断CO2的供应,A、B物质的浓度将发生变化。其中,固定二氧化碳的化合物是_______(用图中字母表示),二氧化碳转化的第一个产物是(用图中字母表示)。
(5)卡尔文给小球藻悬浮液通入14CO2,光照一定时间(从1秒到数分钟)后杀死小球藻,同时提取产物并分析。实验发现,仅仅30秒的时间,二氧化碳已经转化为许多种类的化合物。想要探究CO2转化成的第一个产物是什么,可能的实验思路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某兴趣小组做“绿叶中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色素层析结果在滤纸条上色素带很淡,造成的原因可能有。(致少写三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