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经济体制与经济发展规划往往影响着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态势。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第一个五年计划以一百五十六个建设项目为中心……主要是能源(煤炭、电力、石油)、原材料(钢铁、有色金属、基本化学工业)、机器制造(重型机床、汽车、飞机、船舶)等空白和薄弱的工业。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二    1978—1984年粮食产量统计柱状图(单位:百万吨)

——据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农村政策放宽以后,一些适宜搞包产到户的地方搞了包产到户,效果很好,变化很大……有的同志担心,这样会不会影响集体经济,我看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
——邓小平《关于农村政策问题》(1985年5月31日)
材料三:邓小平说:“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结合自己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请回答:
据材料一概括我国“一五”计划的特点。“一五”时期的工业化建设对国民经济有何推动作用?
据材料二归纳1978—1987年中国农业经济呈现的态势,导致这一态势的政策因素是什么?
(3)材料二中所述的“包产到户”政策最先在哪两个省份实行?为什么说“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
(4)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是在哪次会议上做出决定的?“特区是个窗口”,请说出我国较早实行对外开放的 “窗口”。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乔治·华盛顿、甘地、孙中山都被本国人民尊为“国父”,三人都为民族独立国家富强进行了不懈努力。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

(1)华盛顿、孙中山、甘地三人享有“国父”称誉的主要理由是什么,请分别用一句话概述。
材料二人类的公正不是建立在暴力的基础上,真正的公正是建立在自我牺牲、道义和无私奉献的基础上的。……我相信非暴力这种武器属于最强者。我相信,一个最坚强的战士才敢于手无寸铁,赤裸着胸膛面对敌人而死。这就是不合作的非暴力的关键所在。我们要坚持非暴力的不合作主义,……——甘地:《论不合作》(1919年11月)
材料三 1894年,孙中山上书直隶总督李鸿章,提出革新政治的主张,但遭到冷遇。孙中山由此感悟到“和平方法无可复施”。
材料四 1893年以后到22年中,甘地将印度教派的仁爱、不杀生主张同《圣经》《古兰经》中的仁爱思想结合起来,逐渐形成了“甘地主义”的思想。
(以上两则材料均引自人民版《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2)孙中山和甘地在领导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的道路(指导思想)上有何不同?依据上述材料比较分析影响两者走不同道路的原因。
材料五 孙中山病逝后,有人发表《东西两国父》一文,倡言孙中山与华盛顿同为革命领袖……其精神、毅力、功绩,较之华盛顿有过之而无不及,理所当然应尊为“国父”。
(3)孙中山和华盛顿为维护本国的民主制度分别作了哪些努力?

世界博览会被誉为“经济、科技与文化界的奥林匹克盛会”,至今已走过了一百多年的历程。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上海将召开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世界博览会,中国人的百年世博梦实现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851年英国伦敦举办第一届世界工业品博览会,中国上海商人徐荣村得知后,寄出12包精选的“荣记湖丝’’并一举获金、银大奖,中国参与世博会的历史由此破题。但当时最受参观者瞩目的展品是英国展出的蒸汽机、水力印刷机、纺织机械等技术型产品。
(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中英参展商品有何不同?(2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存在这种不同的原因是什么?(4分)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在19世纪50年代举办首届世博会的条件有哪些?(6分)
材料二 1915年巴拿马世界博览会在美国旧金山举行。当时,中华民国政府成立不久,百废待兴,因此对于巴拿马世博会给予了高度重视。在这次世博会上,中国展品所获奖牌计1211枚,在31个参展国中独占鳌头。这届博览会也成为对中国影响最大的一届博览会。中国获奖产品主要分布在传统手工业和农业等领域,如茅台酒、张裕葡萄酒等产品获得金奖。近代工业产品,则少有奖项。
(3)在这届世界博览会上,中国的获奖情况如何?依据当时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分析形成这种情况的原因。(10分)
材料三

上图为1992年西班牙世博会主题标志。此次博览会的主题为“发现的时代”。本次世博会有100多个国家参加,观众达6000多万人次。中国馆展出四大发明及长征系列火箭等,被评为“五星级展馆”。
(4)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班牙政府为何把世博会主题定为“发现的时代”?该“发现”产生了怎样的影响?(8分)
(5)纵观历届世博会的展品,既有传统的优秀产品,又有最新的科技成果。你认为在人类历史的发展中,哪一个起的作用更大?结合史实加以说明。(6分)
材料四早在1893年,郑观应就第一次将强国富民的世博梦,寄予给了上海。郑观应认为:欲富华民,必兴商务,欲兴商务,必开会场;欲筹赛会之区,必自上海始。
——摘自《百年演绎:中国博览会事业的嬗变》
(6)郑观应在19世纪90年代就将中国的世博梦寄予上海。请从近现代经济发展的角度分析郑观应这一寄予如今变成现实的原因。(4分)

在西欧北美近代历史上,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民主化是一个曲折漫长的历史过程,这一过程受到了社会经济发展的深刻影响,与此同时,思想文化也在发展。
依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表格。(10分)

人物:思想家洛克与潘恩
《政府论》的大部分内容其实在1680年前后便已写就,为了切合1689年的形势,洛克在出版时又作了一些补充。该书首先对由来已欠的各种君主专制主义学说进行了猛烈抨击。
1776年1月,潘恩写出了一本名为《常识》的小册子,他清楚地说出了人们的心声:
君主制是一种糟糕的政体,最好不要采用。大不列颠正在用赋税和贸易限制损害美洲的经
济。让一个远在三千英里之外的小岛统治整个大陆,这是愚蠢之举。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比较洛克和潘恩对于政体看法的异同点,(4分)
(2)结合时代背景分析两人出版著作的主要目的。(5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英、美、德、法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比重的变化

材料二 1870~1910年世界船舶数(单位:百万吨)

材料三世界贸易总额变化(1870~1910年)单位:10亿法郎

材料四 1870~1913年原料和工业制成品的世界贸易额都增加了两倍多一些。不过19世纪90年代的价格一般比1873年低40%,其中钢和钢轨的价格下跌最为严重,直至1896年工业品的价格才开始出现回升的趋势,但比19世纪70年代还要低得多。且进入19世纪70年代以后在1873年、1882年、1890年、1900年和1907年共发生了五次世界性经济危机,同19世纪70年代以前相比,危机的破坏性加强了。
——材料二、三、四均摘自《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请完成:
(1)依据这四则材料,概括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世界经济发展的情况。(8分)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4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