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31日世界人口达到70亿,人口与区域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世界人口容量测算表(部分)
气候区 |
合理人口容量(亿) |
合理人口密度(人/km²) |
热带雨林气候 |
28.00 |
200 |
亚热带季风气候 |
9.30 |
100 |
地中海气候 |
2.25 |
90 |
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
7.35 |
30 |
表2
材料二、我国南部沿海某城市人口增长统计示意图
材料三、世界人口超过一亿的国家(2010年)
序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国家 |
中国 |
印度 |
美国 |
印尼 |
巴西 |
巴基斯坦 |
孟加拉国 |
尼日利亚 |
俄罗斯 |
日本 |
墨西哥 |
人口总数(亿) |
13.4 |
12.2 |
3.1 |
2.3 |
1.9 |
1.7 |
1.6 |
1.5 |
1.4 |
1.2 |
1.1 |
面积(万平方千米) |
960 |
298 |
936 |
192 |
851 |
80 |
15 |
92 |
1708 |
38 |
196 |
表3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远没有达到合理人口容量和合理人口密度的气候区对应的自然带是 ,这种自然带分布面积最大的国家是材料三中的 (国家名称)
(2)材料二中,2007年该市流动人口大约是户籍人口的 倍。该市经济发达,但目前未出现人口老龄化问题,试简要分析其原因。(4分)
(3)I国软件业发达,主要集中分布在其南部城市班加罗尔,请运用工业区位原理分析其主要区有利位条件。
(4)2008年墨西哥城市化率为77.2%,工业化水平只有37.1%,请简要分析墨西哥市在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下图中,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OB为本初子午线,阴影部分为黑夜,回答下列问题。
(1)此时北京时间是________时。
(2)此时美国底特律(42.4°N,83°W)的区时为________时。
(3)此时地球上以________线和________线为界,分属两个不同日期。
(4)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____。
(5)D点此日的日出时间为________。
读“太阳光照图”(阴影表示黑夜,非阴影表示白天),回答下列问题。(20分)
(1)在图上画出太阳照射光线。
(2)图中EF线的名称叫_____。(晨线、昏线)
(3)该图表示北半球的节气为___________, 其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此时此刻,A点的地方时是___________,C点的地方时是___________。D点的日出时间是_______。这一天C点的昼长是______。
(5)由此图所示时间向后,北半球昼长如何变化?__________________,极昼或极夜范围如何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20分)
(1)①、②、③、④四点分别表示二分、二至日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当地球运行至 ______点时为北半球夏至日,到点时为北半球的冬至日。
(2)①、②、③、④四位置中,昼夜平分的是、处。浏阳昼长最短的是 ________处。
(3)在①、②、③、④四位置中,地球公转速度最快的是处,速度最慢的是处,由②点到④点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在①、②、③、④四位置中,北极地区极昼范围最大的是处,南极地区极昼范围最大的是处。
读北半球某地区的海平面等压线图,完成下列要求
(1)影响甲处的天气系统是________,在该系统的控制下,甲处的天气特点是________。
(2)图中①处的风向为________。① 处与⑤处相比,风力较大的是________处。
(3)过若干小时,②将受________(天气系统)影响,若此天气系统出现在我国的冬季,受其影响的地区可能出现________等天气现象。(选择填空)
A.天气晴朗 | B.大风 | C.气温下降 | D.气温升高 |
(4)图中属于暖气团控制的地点是①、②、③、④的________点。
(5)图中②③④处有可能出现连续性降水天气的是________处。
(6)当台风中心位于厦门的东部时,厦门吹________风,台风中心的天气为________。
甲、乙两图为世界著名大河的地理示意图,读图回答。
(1)甲图所示的是________河;乙图所示的是________河。
(2)干流右岸易受河水侵蚀的是________图所示河流。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
(3)________图所示河流径流量相对较小,因为该河大部分流经________气候区。流域内水资源供不应求,甚至引发纷争,其原因除径流量相对较小外,还由于________________。而另一图所示河流径流量大,径流季节变化________,因为该河大部分流经________气候区。这里淡水资源虽然丰富,但由于人口________,很少被利用。
(4)甲图中A处水利工程的名称是________,该工程带来了一系列经济效益.同时也产生了________等生态问题。而乙图所示河流流域则由于________________,导致生态环境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