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
材料二 人伦者,天理也。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凡一物上有一理,须是穷致其理。
──《二程遗书》
材料三 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物理不外于吾心,外吾心而求物理,无物理矣。
请回答:
──王阳明《答顾东桥书》
(1)材料一、二在思想上有何相同点?
(2)材料三的观点与材料一、二又有何不同?
(3)据材料三与材料一、二的不同,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王阳明心学的内容。
(4)从材料一、二到材料三,宋明理学和陆王心学的“理”的实质都是什么?就宋明理学的积极意义谈谈你的看法。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有关问题。
![]() |
材料一
![]() |
(1)据材料一指出,三幅地图各反映了哪些国家的反法西斯斗争?(2分)这些局部战争爆发的共同原因是什么?(3分)
材料二希特勒的崛起代表世界史上最大的灾难之一。如果没有希特勒,基础薄弱的凡尔赛国际秩序原可用和平或至少不致酿成巨祸的方式推翻……之所以会演变成一场充满杀戮与毁灭的人间悲剧,全都是一个恶魔般的人造成的。
长于煽动人心的鬼才使希特勒一飞冲天登上德国领导人的宝座,此后这一直是他维持权威的法宝。他凭借草莽英雄的本能,以及对心理弱点其准无比的掌握,排除异己,让他们始终抬不起头来,最后只有纷纷求饶,甘愿受他的宰制。在国际上他则毫不留情地利用民主国家对《凡尔赛和约》自知理亏的心理。
——摘自基辛格《大外交》
(2)在材料二中,基辛格把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和平秩序的打破归结于希特勒个人。你是否同意这种看法?请说明理由。(6分)
材料三中国人民在反法西斯战争中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据统计,中国军民伤亡人数3500万以上,直接经济损失1000多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5000亿美元,消灭日军155万余人。
(3)2005年,在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之际,有人建议我国政府设“国耻日”。你认为“国耻日”应定在哪一天?说明你的理由。(2分)
政治民主化是世界近现代历史的必然趋势。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美国的《独立宣言》写道:“我们
认为下面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一切人生来
就是平等的。他们被造物主赋予他们固有的不
可转让的权利,其中有生命、自由以及追求幸福
的权利……如果遇有任何形式的政府损害这些
目的,人民就有权利改变或废除它……”
(1)材料一体现了启蒙思想家的哪些基本思想观点?(2分)独立后的美国确立了怎样的政治体制?(1分)并说明这一体制对当时欧美民主政治发展进程的主要影响。(2分)
材料二前进,前进,祖国的儿郎,那光荣的时刻已来临。专制暴政在压迫着我们,我们祖国鲜血遍地,你可知道那凶狠的敌兵到处在残杀人民!他们从你的怀抱里杀死你的妻子和儿女。公民们,武装起来!公民们,投入战斗!前进,前进,万众一心,把敌人消灭净!
——《马赛曲》(歌词)
(2)法国大革命时期,《马赛曲》被广泛传唱。依据材料二你认为《马赛曲》所体现的时代精神是什么?(1分)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法国大革命期间集中体现资产阶级人权思想的文献是什么?(1分)这一文献对法国民主政治的确立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分)
材料三康有为在给光绪帝的奏折中,引《孟子》《周礼》的有关记载,证明了自己主张的“君民共体”符合“先王之治天下,与民共之”的古训。孙中山说:“我们定要为平民革命,建国民政府,这不止是我们革命之目的,并且是我们革命的时候所万不可少的。”
(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说明中国近代政治民主化进程的特点。(2分)
(4)新中国成立后,在借鉴中外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加强民主政治建设。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内容。(3分)
20世纪国际关系格局发生了三次大的变动。指出这三次变动发生的时间及标志,结合史实说明当每次变动发生后中国的国际地位是怎样的?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1 90年代以来,美国共对外用兵42次,直接投入实战11次,年均用兵率比冷战时期高出一倍还多。1998年以来,美国对外国多次实施航空兵与导弹打击,规模也一次比一次大——1998年8月对苏丹和阿富汗实施代号为“无所不至”的导弹袭击;同年12月对伊拉克实施代号为“沙漠之狐”的航空兵与导弹打击;1999年3月又对南联盟发动了代号为“联盟力量”的航空兵与导弹打击。
材料2 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在北约开始对南联盟空中打击6小时之后,对美国全国发表了电视讲话。他首先为北约的军事行动辩解说:“我们是在避免一场更大规模的战争。”“我们现在采取行动,是捍卫我们的价值观念,保卫我们的利益,推进和平事业。”他说:“结束科索沃的灾难,是我们道德上不可推卸的义务。”克林顿说:“我们的坚定立场是科索沃人民的惟一希望。”
回答:
(1)冷战结束后,美国干预他国内政的背景与目的如何?
(2)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以“人权高于主权”为借口对南联盟进行轰炸。你怎样评价这个借口?
(3)联系现实,说明你对多极化格局的看法。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1 1991年1月,美国总统布什在其“国情咨文”中说:“我们是世界上惟一能够聚集维持和平力量的国家。正是这一领导的重任以及实力,使美国在一个寻求自由的世界中成为自由的灯塔。”
材料2 遏制研制核武器和遏制提高核武器质量,结束研制新式先进的核武器,从而停止一切核武器爆炸试验和其他一切核爆炸,是在一切方面实现核裁军和核不扩散的一项有效措施。
材料3 现在旧的格局在改变中,但实际上并没有结束,新的格局还没有形成。和平与发展两大问题,和平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发展问题更加严重。
——1990年3月邓小平《国际形势和经济问题》
回答:
(1)材料1中美国成为“惟一能维持和平力量国家”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2)材料2的规定出自哪一国际条约?何时颁布?据材料3分析颁布的原因。
(3)美国对材料2中条约的态度怎样?原因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