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载:“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心不乱……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这反映了道家学派
| A.同情人民的疾苦 | B.倡导“无为而治” | C.提倡辩证法思想 | D.主张“道法自然” |
20世纪50年代,影响着一代中国人奋力拼搏,不愿因虚度年华而悔恨的名著是
| A.《巴黎圣母院》 | B.《母亲》 |
| C.《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 D.《老人与海》 |
有学者认为:“东德解体的主要根源在于当其面临1970年代世界经济的结构性危机(石油危机、高失业率与通货膨胀、以美元为基准货币的固定汇率制度的失调等)时,试图通过国有化与中央集权等传统方式来化解危机,最终却因此而失败造成的。在他看来,东德解体的根本原因在于国际条件,国内条件不过是一个影响外部环境的次级因素。”该论点的合理性体现在
| A.强调外部环境对发展模式的决定作用 | B.从经济层面分析政治体制的缺陷 |
| C.从全球化的角度分析东德体制的失败 | D.否定国有化和中央集权体制 |
2011年,德国和法国共同编撰的“讲述欧洲历史的教科书”历时五年终于完成,创造了编撰共同历史教科书的德法模式,即“双方一直磨合到彼此就大部分争议问题达成共识,再开始共同撰写教科书。”这说明
| A.德国和法国之间矛盾消除 | B.德国和法国开始走向合作 |
| C.欧洲一体化程度逐步加深 | D.德法已形成政治经济联盟 |
【改编】下面关于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a段是“黄金时代”,原因在于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
| B.b段是“衰退期”,根本原因是美苏冷战制约经济发展 |
| C.c段是“调整复苏期”,主要原因是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
| D.d段是“改革繁荣期”,美国进入高速发展的“新经济”时代 |
1923年10月10日,冠生园公司在《工商新闻》国庆增刊告白:“爱国者,必纪念此国庆日,爱购国货者,是真爱国。本园各种牛肉果子食品,是完全国货,故爱国者诸君,皆热心提倡而购食之。”材料直接反映该公司
| A.首倡实业救国 | B.借机进行商业宣传 |
| C.主张民主共和 | D.弘扬辛亥革命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