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造中国、拯救人民之路到底在何方?”在孙中山经历了一次次的失败之后发出了这样的疑问时,你应该这样回答他
A.“暂时放弃政治革命,先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壮大资产阶级力量后卷土重来” |
B.“向欧美等资本主义国家寻求更大更广泛的帮助” |
C.“采取更灵活的革命策略,争取更多的军阀倒向革命阵营” |
D.“真正的革命力量在广大群众之中,要广泛地发动人民群众” |
《汉书·贡禹传》载:“故时齐三服官输物不过十笥(sì,盛衣物或饭食等的方形竹器),方今齐三服官作工各数千人,一岁费数钜万。”材料反映汉代
A.官营纺织业技术水平高超 | B.政府鼓励民营手工业发展 |
C.官营纺织业规模大耗资多 | D.手工业产品大量投放市场 |
“御街一直南去,过州桥,两边皆居民。街东车家炭,张家酒店,次则王楼山洞梅花包子、李家香铺、曹婆婆肉饼、李四分茶。”材料中记录的内容最早可能出现于哪一朝代的城市
A.隋朝长安城 | B.唐朝长安城 | C.北宋汴京 | D.明朝苏州 |
唐朝诗人王建在《汴路即事》中写道:“天涯同此路,人语各殊方。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商。”诗中的“草市”指的是
A.汴梁城固定的商品市场 | B.边疆繁荣的茶马市场 |
C.城乡间通宵营业的夜市 | D.乡村里形成的农贸集市 |
中国古代的手工业在许多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下列图片与之对应的文字说明正确的是
A.①为礼器的象征,代表权力和秩序,反映西周的铸造工艺达到很高的水平 |
B.②甲骨文中出现“蚕”和“丝”字,说明中国的养蚕和丝织技术是从商代开始 |
C.③反映了唐代瓷器制作高超的技艺 |
D.④反映了原始时代高超的彩陶技 |
西周时“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引起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公田变为私田 | B.铁犁牛耕的出现 |
C.国家走向统一 | D.封建制度的确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