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9年,上海格致书院春季考试的一份答卷中,这样写道:“……(某人)一千八百五十九年,特著一书论万物分种类之根源,并论万物强存弱灭之理……此谓天道自然之理。”文中的“天道自然之理”,指的是
A.日心说 | B.进化论 | C.经典力学 | D.相对论 |
史学家秦晖指出:(西)汉人往往提到异域或古时不流通黄金,谓有异于中土今日也;而唐人则对周边民族之流通黄金津津乐道而以为异。相应的,通用黄金各国的访唐者也常提唐人不用金,并以为异闻。材料信息实质上说明了
A.汉朝时期我国的黄金产量巨大 |
B.汉朝时期我国的商品经济比较发达 |
C.我国古代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 |
D.过度开采导致唐朝黄金的资源枯竭学科 |
《史记·田齐世家》云:“宣王喜文学游说之士,自如驹衍、淳于凳、田骄、接予、慎到、环渊之徒七十六人,皆赐列第,为上大夫。不治而议论,是以齐樱下之士复盛。”这说明当时“士阶层”的主要作用是
A.宣传了本学派政治主张 | B.扩大了本学派的社会影响 |
C.改变了社会的统治基础 | D.提升了诸侯国实力和影响 |
2013年3月26日,习近平主席在南非举行的第五次金砖国家(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和南非等)会议上发表了题为《携手合作,共同发展》的主旨讲话,强调加强金砖国家合作,既为各成员国人民带来福祉,也有利于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是我们共同的愿望和责任。相信金砖国家在深化务实合作、加强伙伴关系等方面将取得新进展。下列对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A.金砖国家的崛起促进了多极格局的形成 |
B.金砖国家的崛起有利于推动国际新秩序的建立 |
C.金砖国家的崛起壮大了发展中国家的力量 |
D.金砖国家将会发展成区域经济合作组织 |
农民与土地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核心问题。下图反映的是中共在不同时期的农村政策,关于其共同点叙述不正确的是
A.保护了农民利益 | B.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
C.改变了土地所有权 | D.改变了经营方式 |
阅读“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我国民族工业发展特征及部分原因表”,根据表格分析下列观点准确揭示近代民族工业发展规律的是
A.近代民族工业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压迫与剥削 |
B.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缓慢 |
C.国家独立是民族工业发展的前提 |
D.列强侵华态势的变化是影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