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东北地区有辽阔的土地、浩瀚的森林。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吸引黄河中下游地区人口向这里迁移和流动,尤以山东人最多。东北地区俗称“关东”,人们便把不顾政府禁令,来此谋生的人口迁入现象,称为“闯关东”。直到1978年,黑龙江省农民的人均纯收入还比山东省高出2/3。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省经济增长迅速,山东省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黑龙江省,由此导致了两地之间人口迁移方向的完全反转,出现了“雁南飞”现象。根据上述材料,回答题。自古以来山东人“闯关东”的主要原因是
①山东省人口多,生存压力大 ②东北地区地广人稀,资源丰富
③政策鼓励 ④山东省环境恶化,造成大规模的环境难民
A.①② | B.②④ | C.①③ | D.①④ |
改革开放以来,导致“雁南飞”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A.政治因素 | B.环境因素 | C.经济因素 | D.文化因素 |
“闯关东”和“雁南飞”的共同之处是
A.都是政策性移民,具有自发的性质 |
B.地区自然条件相差很大,环境质量不同是决定因素 |
C.交通和通信的发展是巨大的拉力因素 |
D.人口的迁移都是为了谋求更好的生活 |
气候变化造成的不利影响在空间分布上是不均匀的,一些低收入国家和地区因全球变暖引起海平面上升而受到不利影响,他们的碳排放总量和人均量都很小,但其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受到的影响很大。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以下区域中,此类国家和地区主要分布在( )
A. |
欧洲西部 |
B. |
南太平洋 |
C. |
南美洲中部 |
D. |
中亚地区 |
(2)为减缓上述不利影响,下列措施中合理的是( )
A. |
禁止发达国家碳交易 |
B. |
加大区域间产业转移力度 |
C. |
加强碳减排国际合作 |
D. |
鼓励发展中国家大量移民 |
水源涵养是指生态系统通过其特有结构与水相互作用,将水分保持在生态系统的过程与功能。海南岛降水量呈现东部多、西部少的特点。如图示意1996~2020年海南岛降水量、蒸散量、水源涵养量的年际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水源涵养量与蒸散量的变化趋势相反 |
B. |
水源涵养量与降水量的变化趋势相反 |
C. |
水源涵养量与蒸散量的变化趋势大致相同 |
D. |
水源涵养量与降水量的变化趋势大致相同 |
(2)据材料推测,海南岛水源涵养量的分布特征是( )
A. |
东部低西部高 |
B. |
东部高西部低 |
C. |
自北向南递减 |
D. |
自南向北递减 |
岭南某古村落地处滨水低地,因势而建,内修墩塘,外防水患,形成具有“堤围护村,墩塘相间,墩上立宅,基上种桑,塘中养鱼”景观特征的散村聚落结构(图1)。图2为该古村落的堤围及水闸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示意图中,符合该村落空间结构特征的是( )
A. |
A |
B. |
B |
C. |
C |
D. |
D |
(2)图2中水闸的主要功能是( )
A. |
抵御外敌 |
B. |
蓄水发电 |
C. |
防洪排涝 |
D. |
美化环境 |
人口重心是指区域空间中人口数量可维持空间均衡的受力点,其时序变化可反映区域发展的空间演变轨迹。随着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等国家发展战略的实施,区域内人口重心迁移明显。如图示意1978﹣2018年我国中部和西部地区人口重心迁移轨迹。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关于2003﹣2008年我国中部和西部地区人口重心迁移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
人口重心移动速度西部小于中部 |
B. |
人口重心移动距离西部大于中部 |
C. |
中部人口重心向西北移动 |
D. |
西部人口重心向东南移动 |
(2)对我国中部地区1978﹣2018年人口重心迁移影响相对较小的是( )
A. |
中部地区人口外流 |
B. |
中部地区城市群发展 |
C. |
中部地区跨境贸易 |
D. |
中部地区矿产资源开发 |
科考队在北极圈内某地进行科考时,于北京时间6月22日16时测得了当地一天中太阳高度的最小值为10°。回答14,15题。
14.该地的纬度为( )
A. |
83°26′N |
B. |
80°34′N |
C. |
76°34′N |
D. |
72°34′N |
15.该地位于
A. |
欧洲北部 |
B. |
亚洲西部 |
C. |
亚洲东部 |
D. |
北美北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