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铁道部将对泛珠三角区域铁路建设规模进行大幅度扩充,到2020年,新建铁路达2.4万公里,区域内路网规模将可达4.4万公里。为了让铁路的建设更科学更合理,铁道部及时的向社会公示了铁路的建设规划和具体线路安排,通过各种途径广泛听取了各方意见,并引进专家论证等形式,积极推进科学决策、民主决策。
材料二:据铁道部测算,根据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和铁路发展规划,2009年铁路计划完成6000亿元的基本建设投资。完成这一规模的投资,需用钢材2000万吨、水泥1.2亿吨,能够提供600万个就业岗位,可以直接带来全国GDP增幅提高1.5%的拉动效应。同时,由于铁路建设沿线需要拆迁征地补偿的居民较多,铁道部要求地方各级政府认真负责地做好前期各项工作,按照相应的法律法规做好拆迁补充工作。
(1)结合材料一,分析说明公民参与决策的方式有哪些,并说明公民参与决策的意义
(2)从政治生活角度,结合材料二,评价政府大力推进泛珠三角区域铁路建设的决策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06—2011年我国对外贸易情况(单位:亿美元)
注:外贸对中国经济的贡献率为20%左右,而德国是60%,日本是33%。
材料二 目前,我国出口的产品仍主要集中在传统劳动密集型、资源型、低附加值的低端产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比重不足10%。同时,我国经济增长对投资依赖过大,2006-2011年,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40%以上,而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远低于发达国家。
(1)材料一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3分)
(2)结合材料二中我国经济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请从《经济生活》角度提出相应的对策。(8分)
据报道,北京三年后将喝上经淡化的渤海水。受海水淡化技术等因素的影响,淡化海水的价格一直备受关注。
运用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有关知识,预测淡化海水价格可能的走势并说明其理由。
新型城镇化必须以农业现代化作为支撑。经过30多年的改革发展,我国农业生产力不断提高,到了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跨越的新阶段。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充分释放农村生产要素潜能,增强农村发展活力。
结合材料,运用《生活与哲学》中有关社会发展动力的知识,说明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的理由。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
实现“中国梦”,经济富强是基础。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速多年居世界第一,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经济发展成就举世瞩目。在未来的发展中,中国必将更加注重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注:1.投资率为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发达国家在20%左右,世界平均投资率为25%。
2.增量资本产出率是投资与增量产出之比,简单讲就是每增加1元钱的国内生产总值,需要投资几元钱。是反映投资效率最重要的经济指标。研究表明,发达国家的增量资本产出率一般为2到3之间。
(1)上图反映了什么经济问题?
(2)从《经济生活》角度说明,解决图中反映的问题,国家、企业应如何作为。请参考范例,完成下列表格。(1 0分)
实现“中国梦”,文化复兴是标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更需要让中华文化在世界舞台上再次闪耀光芒。
(3)从《文化生活》角度,简述中华文化复兴的意义。
实现“中国梦”,政治民主是保障。“把权力关进笼子里”是政治民主的重要表现。有评论指出:要把“权力关进笼子”,还需“把权利放出笼子”。
(4)从政府和公民角度,分析“把权力关进笼子”和“把权利放出笼子”的关系。
为实现“中国梦”,习主席号召全国广大青少年“要志存高远,增长知识,锤炼意志,让青春在时代的进步中焕发出绚丽光彩”。
(5)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说明青少年在“圆梦”过程中,应该如何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材料一:改革开放3O多年,我国创造了“中国式的发展速度”,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随着我国综合国力、国际地位和影响力的不断提升,美国在国际社会上鼓吹“中国发展威胁论”。
材料二:中国经济持续高增长有目共睹,然而大量环境隐患也因此产生。近来,雾霾天气、水污染等环境问题,牵动着公众的神经,也引发全国两会代表、委员的热议。
材料三: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天蓝,地绿,水净为主要标志的美丽中国,并将生态文明写入党章,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
(1)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相关知识,对材料一中的“中国发展威胁论”进行反驳。
(2)假如你是人大代表,运用《政治生活》相关知识,谈谈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如何履行职责。
(3)结合材料三,运用政党的相关知识,分析党把生态文明写入党章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