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表2我国四类地区典型农作物的分布,回答问题
表2我国四类地区典型农作物的分布
甲 |
乙 |
丙 |
丁 |
|
主要粮食作物 |
冬小麦 |
春小麦 |
水稻 |
水稻 |
主要经济作物 |
棉花、花生 |
亚麻、甜菜 |
棉花、油菜 |
橡胶、香蕉等 |
以下关于甲、乙、丙、丁四地的区域位置和农业耕作制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可能为华北平原、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 |
B.乙地可能为黑龙江北部、一年两熟 |
C.丙地可能为长江中下游平原、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 |
D.丁地可能为海南省、一年两熟 |
以下关于四地的叙述有可能的是
A.乙地热量不足,不利于商品化农业发展 |
B.甲地地广人稀,适合商品粮基地建设 |
C.丙地农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是山地丘陵多,山区面积广 |
D.丁地的主要环境问题为黑土肥力下降 |
读表1我国某区域四季各季平均降水量(mm)数据表,回答问题。
表1
总雨量 |
微雨 |
小雨 |
中雨 |
大雨 |
暴雨 |
|
冬季 |
19 |
1.7 |
11.9 |
4.6 |
0.8 |
—— |
春季 |
88.7 |
2.3 |
32.8 |
31.6 |
16.6 |
5.3 |
夏季 |
407.5 |
3.5 |
59.2 |
101 |
115.7 |
128.1 |
秋季 |
108.3 |
2.3 |
32.8 |
35.9 |
23.7 |
13.6 |
年 |
623.4 |
9.9 |
136.7 |
173 |
156.8 |
147 |
该区域最可能位于我国的
A.华北平原 | B.内蒙古高原 | C.珠江三角洲 | D.长江三角洲 |
关于该区域降水量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在冬季易引发旱灾 | B.在春季易引发水土流失 |
C.在夏季易引发涝灾 | D.在秋季易引发泥石流 |
读我国温度带分布图(图11),完成问题 划分我国温度带的依据是()
A.8月平均气温 | B.1月平均气温 |
C.年均温 | D.积温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⑥⑤②①依次为热带、亚热带、暖温带、寒温带 |
B.黄河自上游向下游依次流经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 |
C.由于纬度影响,④的热量条件优于③ |
D.影响我国温度带分布的主要因素是纬度和地势 |
我国东部地区的主要锋面雨带,通常位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以北5~8个纬度距离处,并随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北进南退而移动。图10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当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移到图示位置时:
①长江三角洲地区都吹东北风
②副热带高压南侧洋面处于台风活动期
③台湾海峡受上升气流影响而多雨
④华北地区干燥少雨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②④ |
图中副高所处位置,一般出现的月份是
A.五月 | B.六月 | C.七月 | D.八月 |
我国某湖泊面积2.8km2,海拔高度483m,图9表示湖泊水位变化。据此回答问题。该湖泊最有可能位于
A.青藏高原 | B.西北地区 |
C.华北地区 | D.长江中下游地区 |
引起该湖泊水位季节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气温 | B.降水 | C.海陆位置 | D.季风环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