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第一,这个民族面对着或者经历了以往没有遇到过的严重危机,甚至整个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关头,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第二,还要这个民族能看到出路,燃烧起新的希望,深信只要奋起救亡,勇于变革,就可以改变目前的艰难处境.”能够反映二十世纪中国“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和“奋起救亡,勇于变革”的史实是
A.《马关条约》和公车上书 | B.瓜分狂潮和义和团运动 |
C.《辛丑条约》和辛亥革命 | D.《辛丑条约》和戊戌变法 |
汉武帝设刺史,唐太宗划全国为10道,宋太祖设置通判,这些举措反映了统治者在加强对地方管理的过程中重视( )
A.分割地方权力 | B.对地方官的监察 |
C.发挥文官作用 | D.利用地方矛盾相互制衡 |
(汉武帝元朔二年)正月诏曰:“梁王、城阳王亲慈同生,愿以邑分弟,其许之。诸侯王请与子弟邑者,朕将亲览,使有列位焉。”于是藩国始分,而子弟毕侯矣。汉武帝此举的意图是 ( )
A.施恩与诸侯子弟 | B.缓和皇帝与诸侯王的矛盾 |
C.满足诸侯子弟获得爵位的要求 | D.削弱诸侯王的力量 |
西汉初年实行郡国并行制度,“然而封建之治郡邑居半,时则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论者认为( )
A.郡县制有利于国家统一 | B.分封制有利于国家统一 |
C.分封制有利于加强王权 | D.郡县制能够消除内乱 |
皇帝见丞相到,起立施礼后才坐下,礼官在旁则高唱赞曰:“皇帝为丞相起”。上述现象最有可能发生在 ( )
A.西汉初 | B.唐朝 |
C.宋朝 | D.明朝 |
有学者指出:(西汉)首先遇到的第一个大问题是帝国跨地过广,不能全部由中央集中管制,于是采取了一种“斑马式”的省级组织。体现这种“斑马式”省级组织的制度是 ( )
A.郡国并行制度 | B.中外朝制度 |
C.刺史制度 | D.郡县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