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中国近代史是列强的侵华史,在西方国家的侵略下,中国社会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材料二:
太平洋战争期间日军兵力分配表

战争爆发时
1942年
日本投降时
中国
战场
太平洋战场
东南亚
中国战场
太平洋、
印度洋
中国战场(不含东北)
东南亚、太平洋
35个
师团
10个
师团
7个师团
37个师团
15个师团
111万多人
不到10.9万人

 
材料三:

中 国
美 国
英 国
死亡
直接经济损失
间接经济损失
死 亡
死亡
2000万人
62亿美元
5000亿美元
40.5万人
37.5万人

 
材料四: 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在使已经发动的抗战发展为全面的全民族抗战。只有这种全面的全民族抗战,才能使抗战得到最后的胜利。
——《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
请回答:
(1) 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中国是如何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2)结合材料二、三、四简要评价中国的抗日战争。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两伊战争 中日邦交正常化 抗日战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世界现代化进程最早发端于英国,随后扩展到欧洲和整个世界。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在讨论“英国这样一个不大的岛国,为什么能成为世界现代化潮流的引领者”这一问题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请你从政治、经济和外交三个方面为这个兴趣小组概括出英国所以能成为“现代化潮流引领者”的理由。

下面是编辑中的“上海地区近代历史报告”的三张资料卡片。
请参照范例,以“抗争篇”和“新生篇”为主题分别一个发生在近代上海的历史事件,条目自定,简介限60字以内。
范例: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国家政事,不论大小,都由皇帝决定”。那时的奏章都是刻在竹简上的,据说秦始皇每天看下面送来的奏章,要看一百二十斤,不看完不休息。
材料三“公民大会”作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决定国家的一切重大事务。大会每月约举行4次,在公民大会中,容许有充分的发言自由。
请回答:(14分)
(1)材料一中图一和图二分别代表着中西政治文明的不同走向,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2)材料一中的图片按照史料类型划分,均为_______
(3)材料二中秦始皇废寝忘食批阅奏章,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什么特点?
(4)根据材料三及课本知识,归纳出雅典政治的特点。并举两个重大事件简要说明。

民主革命道路的选择
“里程碑”是我们经常用到的一个词语。《现代汉语词典》中对“里程碑”的定义是:①设于道路旁边用以记载里数的标志。②比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可以作为标志的大事。中国民主革命和建设过程中,曾出现几次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转折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人找到马克思主义,是经过俄国人介绍的。……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走俄国人的路——这就是结论。”——《毛泽东选集》第二版第四卷
材料二:

材料三:英国著名学者马丁·雅克于2005年在《卫报》评论中这样谈起1978年:“1978年的尝试创造了完全不同的历史,中国的转变使世界重心东移,权力不再只掌握在欧美手中……中国的改革开放使美国人看到了中国融入西方的‘希望’,然而与此同时,一个日趋强盛的中国又令美国政府深感不安。”
(1)材料一中“俄国人的路”指的是哪种道路?之后毛泽东开创的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指的是什么?其标志是什么?
(2)按照材料二图像所出现的历史进程顺序将图像排序,并据上述图片的提示概述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的主要活动。
(3)材料三中中国在“1978年的尝试”指什么?(任举两例)“日趋强盛的中国”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任举两例)“深感不安”的美国政府又采取什么措施改善与中国的关系。

下列图表的内容与20世纪的国际格局有关,左侧是史实的陈述,右侧是对陈述的推论。判断这些推论正确与否,并在答题纸相应的序号中填上是或否。

史实
推论
①1882年三国同盟最终形成,1907年三国协约最终形成
英德矛盾是两大军事集团的主要矛盾
②1914年7月28日第一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是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所造成
③《凡尔赛和约》把所有战争罪责推给德国及其盟国
是强权政治的产物
④英国的世界霸权在一战后遭到美国挑战
欧洲列强在世界舞台中已无发言权
⑤一战后形成“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新国际格局
为20世纪世界的相对平稳发展创造了条件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